文丨陆弃

特朗普再次高调登场,试图以“交易大师”的姿态主导解决俄乌战争。3月26日,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坦言,其推动俄乌冲突快速停火的努力遭遇阻碍,并直指克里姆林宫“似乎在拖延谈判”,试图从西方换取更多让步。他甚至毫不避讳地将俄罗斯的谈判策略与自己过去在房地产交易中的套路相比较,称“这些年来我也这么干,不想立刻签合同,而是继续压价”。这一发言不仅将外交谈判简化成商业博弈,更暴露出他对战争、地缘政治乃至人命代价的冷漠视角。



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希望将自身的商业经验套用到国际事务上,从朝核到中美贸易再到北约军费问题,他始终试图用“做交易”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这种方法在企业谈判桌上或许行之有效,但面对如俄乌战争这类充满历史积怨、地缘冲突、国家尊严和生存博弈的国际大事,粗暴地套用商业逻辑无异于自掘坟墓。乌克兰不是一栋大楼,俄罗斯不是个开发商,这是一场吞噬数十万人命、撕裂欧亚秩序的战争。特朗普的轻佻表态,暴露的不只是外交策略的浅薄,更是对现实的严重误判。

华盛顿方面试图营造出一个“和平在望”的表象。白宫宣布了一项“黑海停火协议”,并声称这是美方推动谈判的成果。但几乎就在协议公布的同时,克里姆林宫就冷冷回应称,只有西方进一步解除制裁,俄罗斯才会予以执行。这种边谈边要价的策略显然是早有准备,莫斯科清楚掌握节奏,明知西方对乌援助疲软、对战争的耐心正被耗尽,便加大筹码、伺机逼退。普京抛出的停火条件——包括乌克兰不得加入北约、割让大片领土、限制西方武装干预——几乎是对乌克兰主权的彻底否定,这不是谈判起点,而是让西方无从答应的终点。



特朗普显然意识到自己落入了普京设定的节奏之中。他宣称俄罗斯“在故意拖延”,却也承认这种策略正是他熟悉的“商业手段”。这暴露出他所理解的外交谈判,根本不是基于原则与战略的平衡,而是靠时间、压力、手段与逼迫的短线运作。在特朗普的语境中,谈判不是为了解决冲突,而是为争取更好的交易筹码。而对普京而言,谈判也并非为了和平,而是争取战略空间、延长战争周期、等候全球格局出现更有利的转机。

乌克兰在这场“交易式谈判”中,已经被边缘化。泽连斯基政府的声音越来越被遮蔽,美国与俄罗斯的直接博弈将乌克兰置于附庸地位。特朗普希望以最低政治成本赢得一场外交胜利,但乌克兰却必须面对极为现实的安全代价。乌克兰无法接受割地退让,也无法对俄罗斯的安全要求让步,更无力承受西方从谈判桌撤离后的战略真空。这使得乌克兰成为一个无法说“不”的国家,一个夹在大国交易之间的被动筹码。西方对其的援助正在递减,而重建的承诺迟迟未兑现,所谓的“停火协议”,更像是一张美国自救的政治面具。

与此同时,欧洲局势也变得更加复杂。法国公开表示将在停火后派遣“非战斗部队”前往乌克兰,但德国、波兰等国对此表现谨慎甚至反感。北约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开始分裂,欧洲对于特朗普主导的“快速谈判”也并非完全买账。法国希望通过“欧洲军事存在”保住话语权,德国则担心战争外溢,东欧国家则对俄罗斯的扩张保持高度戒备。在这种不信任的气氛中,特朗普所谓的谈判努力不仅未能统一盟友,反而进一步加深裂痕。



美国对俄乌战争的处理,也早已不再是单一战场问题,而是全球战略调整的窗口。特朗普希望通过这一冲突重建其“美国第一”的强势形象,同时试图削弱欧洲的战略自主,加大对乌克兰资源的控制,重塑美元霸权。然而,普京深知美国的内外压力,不会轻易妥协。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试图用一纸协议、一次交易、一个“停火秀”解决复杂战争,无疑是过于自负且极度危险的想法。

谈判只是表面,拖延才是真相。莫斯科不会为了华盛顿的政治需求提前交卷,也不会在西方尚未筋疲力尽之时停止推进战略目标。而特朗普急于制造和平幻象的背后,是他对现实的焦虑,对成果的渴望,以及对地缘战略理解的浅薄。当他用房地产套路对抗一个操盘数十年地缘战略的对手时,所谓的“快速谈判”,只会沦为一次自欺欺人的失败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