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会将一个群体推上耀眼的舞台,时代的发展也会将一切抹平好似从不曾存在。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个不同时代的英雄,也催生着一股股向上蓬勃的力量。当这些英雄风云际会,与有意无意间被一条纽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你会突然发现,中国古老的处事哲学依然在安稳与激荡的交织中被完美的继承。
山东蝴蝶扇动格局变动的翅膀
“山东帮”的崛起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1年,19岁的刘振亚率先进入电力系统,以学徒身份在白杨河发电厂开启了职业生涯。小三岁的曹培玺于一年后在17岁时,也开始了人生之路的蝶变。有说曹培玺此时进入青岛发电厂开始了电工的工作,更多的信息却指向他此时考入了山东工学院电力系。
按照可查的历史资料来看,文革开始后,我国即停止了大学招生,直到1970年才开始以工农兵为主体实行推荐上学制度。所以说曹培玺此时考进大学的消息应该是子虚乌有,而如果此时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进入大学,那他应该是刘振亚的师兄,毕竟刘振亚1974年才进入山东工学院学习。所以这个信息不可靠。
反而是此时先进入电厂工作,后经推荐进入大学更可靠,所以“角码能源”关于曹培玺1976年进入大学的判断应该更可靠。
同样是在1971年,与曹培玺同龄,后来成为“山东帮”另一位重要人物的陈进行进入了山东菏泽第一发电厂,虽然与曹培玺工作的青岛发电厂有200多公里的距离,但是他们的命运却已经于此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据说他第一份工作岗位是锅炉工,其它不详。相较于刘、曹二人,陈进行更显对技术的执着和痴迷,虽然没有获得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23岁的陈进行通过自身努力考入南京工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同样获得那个年代如天之骄子一般的大学生身份。
比起上述三人,1956年出生的李庆奎显然学历上要碾压他们一头。1975年,19岁的的李庆奎高中毕业,在淄博老家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从工作起点上看,显然要高于其他人。1978年,李庆奎也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入山东工学院电力工程系,同样成为刘振亚的师弟。不过,上过高中的李庆奎显然属于想法较多、思想活络的那一类人,要不然也不会多年后从高处跌落。
当然这个群体中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那就是年纪相对较小,如今依然在职的南方电网一把手孟振平,不过孟虽然出身于山东电力系统,但是他本人却不是山东人,待以后有时间单独开文写一写这位山西籍的“山东帮”成员。
自此,“山东帮”的几位核心成员已全部登上历史舞台,并通过山工这一闪亮的名字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并最终以刘振亚为核心,成就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颇具地域色彩的一幕幕精彩大戏。
基层发迹改写山东电力权力图谱
这几位年轻才俊顺利从大学毕业后,基本上都回到电厂担任了技术员的身份。当然,在那个年代,纵然人才奇缺,纵然你是大学生身份,技术员这个岗位也是所有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而率先从学校回到工作岗位的刘振亚,在仅仅两年的发电厂工作经历后,也率先从发电企业生产一线脱身,进入临沂电业局,完成了从技术到管理的转身。
而曹培玺刚毕业的几年中,进步的路子则更快。当然在那个高中生都凤毛麟角的年代,电厂能有一个大学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屈伸至此,任谁当厂长恐怕都会高看一眼。所以曹培玺也被委以了重任。在主导引进日本三菱重工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项目后,积累了设备管理与技术革新经验,虽然期间工作环境艰苦,但这并不影响他成长为技术骨干,到1984年,29岁时便一路从总工程师成长为厂长,并最终于1992年调任山东电力局生产处处长。也是这一年,刘振亚从地市来到省城担任山东电力局副局长,两人之间工作上的正式交集就此开始。
同一时期的陈进行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先是在菏泽市电业局担任技术员,早一步进入了管理机关。到1985年,同样因为人才难得的原因,成为菏泽市电业局分管生技的副局长,并于1989年转战济宁,1991年转战泰安,在泰安电业局副局长过渡一年后,正式升任局长,与刘振亚的正式工作交集以省局和市局的上下级的关系开始。
相较于其他人,李庆奎和陈进行的工作交集来的更早一些。1982年,从山东工学院毕业后,李庆奎也进入了菏泽市电业局,同样从技术员起步,与其他几位不同的是,李庆奎曾于1984年被借调至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参与省级电网规划等重要工作,并初步获得了省级领导的关注。1988年提拔为副局长后,先后调任沾化发电厂、菏泽发电厂等,1995年调任省局计划处担任处长。
至此,几位“山东帮”核心人物均已在省级岗位上站稳脚跟。当然,能从地市来到省城,却有可能存在刘振亚提携的因素,毕竟这一时期的刘已经成为省局副局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几人身上也确实有浓厚的技术基因,也确实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过骄人的成绩。有过硬的本领,又有山工大在背后作为纽带(陈进行除外),还有当时那个年代同为大学生之间的惺惺相惜的情分在里面,谁敢说这样的一个地缘群体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必要性呢?
地方突围搅动全国电力江湖
几位青年才俊经历过短暂的羞涩成长为,迅速在山东实现蝶变,先后成长为山东省电力工业局的重量级人物,然后又在刘振亚的一力帮衬下,先后完成从地方到中枢的跃升,“山东帮”正式成为中国电力工业史上的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2000年,新千年的钟声刚过,“山东帮”的核心人物刘振亚便满怀希望从山东来到北京,成为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并在两年后,在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与国家电网公司筹备等工作完成后,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届领导班子核心成员之一,作为赵希正的得力助手担任副总经理,又在短短两年后,正式成为这家年轻的中央企业的一把手。
随后的事情,脉络就很清晰了。2002年,在刘振亚的大力举荐下,陈进行从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位置上进京履新,担任国网公司副总经理。8年后,陈进行离开电网,成为大唐集团总经理,并于2013年成为董事长。
而曹培玺同样是2002年以山东省电力集团董事长位置上离开地方,不过与其他人不同,曹培玺进京的路却与刘振亚直接“分道扬镳”,从电网企业走向了发电企业,担任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虽然职业路径从电网侧来到了发电侧,但这并不影响曹培玺同样在这个能源帝国最终成为一把手,并最终带着政协常委的光芒逐步走向退休生活。而“山东帮”的光芒也从电网侧照亮了发电侧。
李庆奎进京的路比起陈曹二人要早,几乎与刘振亚同步从地方进京,唯一不同的是,刘振亚进京虽然担任副职,但毕竟是班子成员,而李庆奎则从国家电力公司中层做起,担任计划部主任,随后又历任国家电力公司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2007年,与电网短暂告别,成为中国华电集团副总经理,2016年,从中国华电董事长任上回到电网,成为南方电网一把手。没想到的是,2019年,李庆奎因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从此跌落尘埃,令人唏嘘。
当然,因为篇幅所限,太湿兄只能通过几个关键人物的浮沉,去窥视当年名声赫赫的“山东帮”的一丝历史气息,其它诸如于崇德等人已无暇展开,对于散落在整个电力系统的上百位山东籍司局级干部更是无法一一陈述。如今,随着已刘振亚为核心的一代电力枭雄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山东帮”的光芒已经暗淡下来,然而,“山东帮”的出现并非人力刻意引导,而是时局造英雄,在那个刚经历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的年代,有这么一批年轻人的存在,是电力工业之幸。现在虽光芒暗淡,却不妨碍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闲谈中回味那一段如烟的电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