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美国白宫25日公布美方代表团23日到25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分别与乌克兰和俄罗斯代表团进行技术层面会谈的成果。同一天,俄罗斯也公布了俄美代表团在利雅得举行会谈达成的主要成果。白宫发布的文件显示,美国与俄乌都同意在黑海确保航行安全、消除使用武力的可能、阻止将商船用于军事目的。美国与俄乌都同意制定措施落实此前达成的禁止攻击俄乌两国能源设施的协议。



南海(资料图)

在美方文件中,俄罗斯是一个“谈判对象”;而在俄方文件中,美国是一个“合作者”。两个版本,不同表述,却指向同一个核心真相:这场冲突的逻辑正在悄然变化,美国不再是一味打压俄罗斯的发动机,而在逐步为“退场”铺路。这场谈判的时机也绝非偶然。北约内部对继续援助乌克兰已显疲态,美国国会迟迟无法通过新的军援法案,欧洲在能源与通胀夹击中自身难保。美国已经无法再用“拖死俄罗斯”的战略为乌克兰输血,它必须找到一种看似和平的方式体面后撤。

美俄关系缓和将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欧洲安全局势有望改善,但同时也面临新的平衡调整。北约的角色定位、欧洲自主防务建设等问题将提上议程。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相应变化。能源市场可能重新洗牌,全球供应链面临调整。新兴经济体需要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寻找发展机遇。和平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协议的具体落实需要各方持续努力,历史积怨的化解需要时间。不过这场"世纪大和解"能否真正实现,不仅取决于大国的意愿,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特朗普(资料图)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日前称,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将对日本和菲律宾,以及美国海外领土夏威夷和关岛进行访问。赫格塞思将与日菲两国高层和美国高级将领会面,以及视察部分美军军事设施。此次访问是赫格塞思就任美防长后首次对亚洲-太平洋区域国家进行访问。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赫格塞思此访“展现了美方与理念相近的伙伴共同维护区域安全的承诺,并将进一步落实自由开放的印太愿景”。赫格塞思的访问体现了美国新政府继续推动“印太战略”实施的战略考量。

在2024年4月的美菲“盾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美国就曾偷偷将首套“堤丰”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菲律宾吕宋岛,这也是冷战后美国首次在该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系统。而“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射程可达2000公里,部署在菲律宾,不仅可以覆盖南海,更将直接威胁到中国沿海城市。中方当时就指出,菲律宾引入中导系统这一战略性、进攻性武器,是配合域外势力制造地区紧张对立、挑动地缘对抗与军备竞赛的挑衅和危险举动。



美菲导弹系统(资料图)

与传统美国防长任期内首次亚太行程不同,赫格塞思此次目的地没选韩国,却罕见地增加了菲律宾。专家表示,这种安排尽显美国针对中国布局的意图,很可能会鼓动菲律宾进一步对华进行挑衅行动。毕竟,这届美国政府一直有“坑盟友”的“特色”,欧洲和亚太盟友都因担忧被“抛弃”而惶惶不安,菲律宾也不例外。所以,赫尔塞斯此时增加对菲律宾的访问行程,明显是给马科斯送“定心丸”。有分析指出,赫尔塞斯此次亚太之行,旨在强化美日、美菲军事联盟,把这两个国家当遏制中国的“棋子”。

不过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更多是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而非真正关心菲律宾的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总体来看,美防长此行恐怕难以平息马科斯身上的这场政治风暴。眼下,菲律宾国内的不满情绪已逼近临界点——大米价格居高不下,南海局势升温更是重创菲律宾渔业和中菲经贸合作,这些问题犹如一颗颗精准射出的“子弹”,直击马科斯的政治要害。即便背靠美国,他的总统宝座依旧岌岌可危。毕竟,当年的老马科斯,早已是最鲜明的前车之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