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许继彬 李书宝 通讯员 卫伟/文图
春花烂漫三月天,文明互鉴情意长。3 月26日,韩国东豆川市青少年代表团到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开展文化交流和访问活动。
(代表团一行在函谷关关楼前合影留念 卫伟 摄)
活动由三门峡市委外办、三门峡市教育局主办,旨在加强东豆川市和三门峡市青少年友好交流,让韩国东豆川市青少年学生亲身感受中国文化和三门峡的城市魅力。
(代表团一行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参观 卫伟 摄)
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因“丸泥可封”险要地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又因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圣贤老子在此著述被后世誉为“万经之王”的不朽之作《道德经》,故被称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作为道家之源的核心承载地,是一处融军事文化与《道德经》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游览区,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围绕这座重关名城留下诸多历史典故和文化遗产,无不彰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代表团一行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门参观 卫伟 摄
(代表团一行参观灵石,了解相关文化。卫伟 摄)
代表团一行自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东门而入,沿途依序参观镌刻《道德经》全文的金光大道、紫光桥、关楼、函关古道、灵石、太初圣宫、道家之源、老子金像广场、德堂等处,了解“紫气东来”等历史典故,以及名关函谷关、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相关历史文化,在函谷关关楼排队领取通关文牒,并兴趣盎然地在函谷关关楼、函关古道、老子金像广场等处拍照打卡,感受函谷关厚重历史文化底蕴。
韩国学生郑涵英在函谷关关楼前接受记者采访 卫伟 摄
“函谷关有三名,名关、名人、名著,很好!” 面对记者镜头,韩国学生郑涵英(中文名)竖起大拇指,用中文为函谷关点赞。
(书法老师为代表团成员现场指导中国书法技巧 卫伟 摄)
在德堂,中韩两国青少年,以中国书法为桥梁纽带,通过专业老师指导、现场共同书写、互赠作品交流、拍照合影留念等方式,初步了解毛笔的使用方法、中国汉字的书写要领,沉浸式体验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不断增进彼此之间的深入了解和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特色文化的互通共融。
中韩两国学生在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德堂体验中国书法魅力 卫伟 摄
“今天来到函谷关,我们体验了函谷关特有的中国文化,感到非常荣幸。另外一个是我们今天在德堂还体验了写毛笔字,对我们来说是终身难忘的美好事情,(是)美好的回忆。”活动现场,韩国学生趙恩率(中文名)对记者说。
中午,代表团一行到尹庄镇尹喜庄园体验农家乐。随后,代表团一行赴“中原之巅”灵宝汉山风景区交流访问。
据悉,该代表团赴三门峡市开展文化交流和访问活动的时间为3月25日至28日,灵宝之行是本次两市文化交流访问活动行程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