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3月27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公众号发文这里有支无人机救援大队!看浙江金华创新探索→》


近年来,浙江金华聚焦“数字赋能、技术倒逼、制度重塑”,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应急救援,在全省率先成立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以“无人机+”健全空地协同救援指挥体系,有效弥补传统救援方式耗时长、效率低、人员易受伤等不足。截至目前,全市在应急救援实战中应用无人机20余场次,实现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高效率处置、零人员伤亡。


突出“体系+机制”,建强救援平台

面对低空救援的空白,金华市主动谋划,部署“1+2+11”作战点位,即1个市级主基地、2个县级分基地、11个高速公路储备点,满足队伍驻扎、装备停放、实战演训等需求,构建无人机救援“一张网”。


在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金华市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已实现“平战转换”高效联动,平时定期巡检、战时联合救援。大队建立“1+3+8”运行机制,下设预警监测、通讯保障及灭火救援3个直属中队和8个县(市、区)救援中队目前东阳市和义乌市无人机救援中队已挂牌成立,其他县(市、区)6月底前完成组建。大队实行“国企主建、应急主用、市县联合、集中管理”原则,同步完善荣誉、奖励等考核激励机制,激发队员使命感和责任感。

突出“技术+装备”,强化科技赋能

金华市依托国债项目,购置用于侦察、照明、载重的无人机28架,配备通信基站、北斗融合终端等7059台(套)赋能通信保障,配备中型复合翼通信无人机,临时恢复灾害现场公网通信,可在“断电、断路、断通讯”等极端情况下,将前方现场实时图像、视频快速回传至后方指挥部、支撑救援指挥决策。赋能精准投送,配备载重无人机,应用经纬度转换和航线规划技术,实现夜间、高温、浓烟和暴雨等复杂环境下的精准定位,充分发挥无人机直线飞行、跨越地形障碍等显著优势,快速完成灾害现场救援装备、物资投送和引水灭火等。


在2024年的“8·2”森林火情处置中,共计投入无人机278架次,完成约11吨救援装备和物资精准投送。“面对43℃的高温环境,无人机在3分钟内将物资从山脚投送至山顶,比人力投送节约1小时,据测算,扑救期间的运输任务需要约850人次才能完成。”对于无人机的高效应用,金华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救援和预案管理处副处长唐红奇深有感触,“科技赋能,减少了人与火的直接‘对抗’,更加高效、更加安全。”

突出“专业+能力”,提升实战水平

传统演练以模拟场景为主,金华市着眼实战,为无人机训练创设实际场景,开展火情侦察、物资投送、灭火弹投掷等科目训练演练,确保实战、实兵、实训、实用。针对无人机操作技能、应急处置能力以及空地协同救援等科目,定期组织复杂环境下适应性训练,加强与公安、消防等应急救援力量的联合演训,达到“以训促练、以训促战”的效果。目前,已先后参与全国各级应急指挥部建设现场会应急指挥实兵拉练、金华市抗击雨雪冰冻点检拉练及金华市暨婺城区抗雪防冻应急演练等活动,队伍救援和协同水平显著提升。


“无人机定位准、飞行速度快、续航距离远,可实现精确打击。”无人机应急消防智慧救援大队大队长王军伟说,“我们在训练中研究‘无人机+灭火弹’等战法打法,有效破解树冠火、悬崖火等救援难度极高火情的扑救难题,给地面救援队伍上山灭火创造条件。”在婺城区琅琊镇一起山火扑救中,通过无人机压制火源,2小时内阻断火势,当天完成火情扑灭。

来源:应急管理部。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

邮箱:publicvoice@qq.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