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尺牍间,美学天地宽。

在第九届“紫金奖”文创产品设计综合赛上,金奖作品《字愈·新春献礼》令人眼前一亮,其以独创的民俗合体字呈现东方合蕴之美,同时巧妙融合南京云锦、南京剪纸、秦淮灯彩、南京金箔锻造工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等五项金陵非遗元素,传递新春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


字愈文化花开见福双层冰箱贴

《字愈·新春献礼》的开发历经长期的设计写工、打磨完善等复杂的工序,倾注了设计团队——江苏字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字愈文化”)的无数心血。“我们期盼着,以创新设计驱动非遗之传承,展现汉字之大美,实现千年记忆之绽放。”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汉仪字库特邀设计师、字愈文化品牌主理人王潇娴告诉记者。

一字见心

再现百年刻本“金陵韵”

三月早春,明城墙内,南京中山坊科技文创园涌动着绿意和生机。走进这座由旧机械厂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园,外墙上满是爬山虎和文化标语。中山坊汇聚了众多年轻的文化企业,字愈文化正是其中绽出的一枝“新芽”。


字愈文化民俗合体字文创

作为字愈文化品牌主理人,王潇娴表示,自己早在儿时就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冬夜,父亲从外地出差回家,第一件事是询问王潇娴有没有坚持练习书法。“那会天气冷,我偷懒不想练字,父亲把我从被窝里拉出来,要求一定要当天完成。当时练习的是柳公权,也就是唐楷,我是边哭边写。”事后,王潇娴的父亲鼓励她:“习字是你自己选的,无论如何,你都要坚持!”

父亲的话语,在王潇娴的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时,她又对平面设计独特的视觉语言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后,王潇娴在高校任教,同时开始带领学术团队奔赴全国多地调研,开展浙江瑞安木活字、古琴体、丝绸之路、湖南江永女书等与中国非遗元素相关的设计。

“回首过去,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努力的教学方向、课题研究等,都跟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整个团队跑了很多地方,推出过非遗保护相关的线装书、口述史、影像志和移动创新平台。直到有一天,我们回看自己的家乡,发现这里正是一座非遗宝库。”王潇娴感慨道。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潇娴结识了金陵刻经处第七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邓清之。当时,王潇娴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置于雕版技艺首位的写样环节仅有邓清之一人可胜任,由于写工缺乏,雕刻新版只能使用免费字库进行创作,传统手工刻写的“金陵本”中蕴含的“南京味”及手工的温度正渐渐消失。“聊着聊着,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再创造的形式,设计全新字库来弥补‘金陵本’流失的缺憾。”

结合邓清之对于字体、笔画、字韵的深刻理解,王潇娴带领团队携手汉仪字库合作开发“金陵刻经体”,选取金陵刻经处代表作品——杨仁山居士时期典籍《佛国记》为设计蓝本。“举个例子,《佛国记》中有200多个‘国’字,高清扫描后会发现每个‘国’字各有特点。项目开发难点在于,怎样在保留‘金陵本’原本样貌的同时,找出它最经典、最有代表性的字体形态。”参考对比雕版万余块、与传承人深度交流沟通走访百余次,设计团队历时30个月、历经5轮人工校对,最终完成9169字字库的设计,于2020年推出国内首款且唯一非复刻金陵刻经字体。


字愈文化民俗合体字文创

“你看,‘金陵刻经体’呈现的字形‘横平竖直,点似瓜子,撇如刀,钩如皂刺,捺如锹’,保留了清净庄严、敦厚平实的人文味道……”望着工作室墙上张贴的各式字体海报,王潇娴满脸自豪。“汉仪金陵刻经”字库不仅斩获字酷·司母戊鼎杯国际汉字创意设计大赛“全场大奖”、 2021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奖“年度设计奖”、靳代强设计2021全球华人设计比赛专业组优秀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设计界荣誉,还得到马萌青、邓清之等几代刻版传人的高度认可,实际运用到了金陵刻经处雕版印刷环节之中。

“能以现代设计手段还原千年汉字之美,也算是圆了儿时的一个梦想。”王潇娴笑着说道。

以字愈人

还原“省形合文”吉祥味

汉字之美,美在形体、美在音韵、美在真情。

在王潇娴看来,汉字不仅是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更蕴含着东方智慧和情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着直抵人心的治愈力量。

2022年,字愈文化应时而生。“‘字愈’二字,意在一笔一画、一言一语中治愈人心,同时传递汉字之大美、文化之自信。”王潇娴介绍,字愈文化设计团队的中坚力量以青年人为主,以字体设计、汉字文创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汉字+非遗+文化+科技”的设计创新。

在字愈文化的二楼展示区,首次参赛“紫金奖”便夺得金奖的作品——《字愈·新春献礼》被安排在“C位”展出。这是一套以非遗、民俗、字体与祈福文化相融合的新春伴手礼文创。外包装上,秦淮灯彩的可爱兔花灯、南京云锦的祥云纹样、南京剪纸的鲤鱼等形象巧妙融合为一个“福”字,并以“省形合文”的构字方式,“四字为一”呈现“五福临门”的新春祝福。


《字愈·新春献礼》

王潇娴介绍,民俗合体字又称“吉利字”,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最初是古代君王用来下达命令或派遣军队的符文,后来汉代的道士们将这种形式借用到“符篆”上。从宋代起,合体字又演变成民众表达避凶求吉祈愿的一种手段。如今,民俗合体字已成为人们寄托祝福的吉祥字,是中华汉字文化的“活化石”。“像一帆风顺、八方来财、十全十美等吉祥语,都常用合体字的形式表现,就像中国古琴的‘减字谱’,字简而义尽,体现了汉字蕴藏着无穷智慧。”

《字愈·新春献礼》中,包含祈福合体字春节对联、福字、红包、书签、手账本等产品,甚至还有一套真金金箔纸DIY体验工具,给人以“好看又好玩”的非遗体验。王潇娴回忆道:“当时我们准备了一万套产品,很快就销售一空。央视春晚也找到我们订购了上千套,作为新春伴手礼送给海外华人。这让我们信心倍增,美的设计、好的文创一定能引发大家的共鸣。”

让创意种子“落地生花”,连续举办十一届的“紫金奖”已成为省内外文化领域的风向标。“很感谢紫金奖,打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创意平台。不仅让广大设计师的匠心在舞台上呈现,也为我们拓宽了行业交流沟通的渠道,助力优秀作品转化为创意产品。”王潇娴谈道,字愈文化的工作团队以高校为背景,在商业转化之路上面临着各种挑战。“只有经历市场的摸爬滚打,才能知道‘金点子’到底能走多远。‘紫金奖’不断建设文创孵化平台,给了我们继续探索未来的勇气。”

携手金陵刻经处打造生肖文创《字愈·灵蛇献瑞》,再次运用汉字图形化设计方式,结合南京云锦中的缠枝纹、双鱼纹元素,呈现福气满满的灵蛇形象;联合南京博物院打造“瑞蛇献花”皮影玩具套装,将馆藏文物、春节生肖和民俗合体字巧妙融合……今年春天,字愈文化的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文创设计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做学术那样严谨求真的态度。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矿,借助AR等数字技术,以现代化的设计语言还原汉字之美妙、传承文化之精髓。”王潇娴说。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