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花山区沙塘路街道花山社区全科社工李娟一直“泡”在自己的“辖区”。最近,她在忙着联系辖区老年居民办理退休职工资格认证。“子女在身边的老年居民,我线上指导他们通过皖事通办理;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居民,我会上门手把手帮助办理。”李娟说道。
从前,李娟是一名外宣专干,主要对接上级部门,虽然也有时入户敲门,但是基本上登记完信息就离开了。像现在这样独当一面地为居民实打实解决问题,是从去年当上全科社工开始的。
“以往,我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如果有居民找我咨询办理其他业务,我也帮不上什么忙。”现在,李娟服务范围是辖区花山村、铁路新村、车站路的300余户居民,每天下沉网格时间延长至3小时以上,与居民群众打交道的时间更长了。
“单项”变“全科”,李娟以亲身经历为这种工作模式点赞。“以前一有问题就找社区领导,当上了全科社工后,网格内的事情我尽量想办法自己解决。”李娟感慨地说:“现在,我们独立自主地为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据了解,花山社区共有25名工作人员,其中20人是全科社工。每天,这些全科社工如同一颗颗螺丝钉,“钉”在小区楼栋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情况掌握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服务落实在一线。
为了让全科社工更好地发挥效用,花山社区以“全科社工”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为突破口,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一方面,花山社区加大人员培训力度,组织人员参加市全科社工业务培训,并利用社区工作例会开展内部培训,帮助大家成功转型为“多面手”“百事通”,做到“走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另一方面,花山社区打造两个全科社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一窗式、一站式、跑一次”的便民服务,确定了“三必访、四必帮、五必到”的服务模式,推进信息平台与实体窗口联动、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融合小区党群服务站拓展服务阵地,努力实现“开放式办公,全科式服务”。
“以前居民办事不知道找谁,现在不一样了。”花山社区党委书记孙亚楠介绍,全科社工模式让居民办事就像“喝盏茶”一样方便,最多跑一次,行动不便的居民打一个电话,全科社工会主动上门服务帮办、代办。下一步,花山社区还将持续优化服务、定“格”明责,健全“首问负责”“全程代办”“闭环办结”服务机制,让“定点服务”变为“流动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叶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