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格管控试点实验项目等特定类型招生,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提出严格实行就近入学政策等七项重点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专项行动,教育部公开发布了“省级举报投诉受理渠道一览表”。

广东省举报投诉受理渠道:

广东省教育厅(https://edu.gd.gov.cn/)“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投诉举报平台”

开通时间:

4—9月

此外,还明确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认真核查处置。同时,教育部将在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平台设立“义务教育违规招生问题”专栏,公开通报违规问题、接受社会监督。


七项重点任务

1.严格实行就近入学政策

  • 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片区划定后应保持相对稳定,对出现学校布局调整、学龄人口变化较大等情况的,可在科学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片区范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深入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实施多校划片和小升初对口直升的,应提前向社会公布相关政策要求。

2.严格落实免试入学要求

  • 义务教育学校不得通过文化课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学生,不得收取学生个人简历或视频音频等个人展示材料,不得以学科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录取依据。

  • 入学后实行均衡编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

  • 严禁以“校园开放日”等名义进行违规招生宣传或考察学生、家长。

3.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

  • 外语、体育、艺术类项目可以在小升初招生中开展语言、体育、艺术方面的兴趣潜质素养考察,不能开展其他文化科目测试,小学入学不得开设此类招生项目。

  • 数学、科技类等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要坚持不掐尖、重培养,原则上不得与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挂钩,严禁随意突破招生范围。

4.严格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 要以县(市、区)为单位对民办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对有停办风险的,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预警并做好学生安置预案,确保社会稳定。

5.加强流动儿童入学保障

  • 全面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 人口集中流入地区要增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力度,推进优质公办学校挖潜扩容,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6.落细特殊群体支持措施

  • 坚持自愿申请、公平公开、就近就便原则,制定本地区多孩子女义务教育长幼随学政策,但不得含有在市、县范围自由择校的内容。

7.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

  • 以数字化赋能招生入学工作,加快推动使用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推进区域内户籍、居住证、房产、社保、学籍等入学相关信息互通共享,加快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录取“线上一网通办”。


来源:广东新闻联播 综合教育部网站

编辑:马栩杰

审核:林小军 莫松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