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回暖,不少小伙伴已经迫不及待地换上了轻薄的春装。可这气温就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昨天还阳光明媚,今天就冷风飕飕。结果,一不小心就感冒的人就多了起来,又是打喷嚏又是流鼻涕,整个人都没精神。

其实,这种情况在春天很常见。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 “春捂秋冻”,可别小瞧了这简单的四个字,里面藏着大大的养生智慧呢!“春捂”,就是说在春季气温刚转暖时,别急着脱掉棉衣,让身体慢慢适应季节的变化。它就像是给身体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帮我们抵御春寒,守护健康。

春捂,为何如此重要

第一,春天,是大自然阳气生发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在这温暖的气息中苏醒、生长。就像古诗里描绘的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春风轻柔,悄悄地唤醒了大地,让万物充满生机。人体的阳气也顺应着这股自然之力,开始从冬季的蛰伏状态中缓缓苏醒,逐渐向外舒展。

这时候,如果我们过早地脱掉保暖的衣物,就好比给刚刚冒头的阳气泼了一盆冷水。寒邪容易乘虚而入,阻碍阳气的正常生发,就像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了阻碍,无法茁壮成长。阳气生发受阻,身体的气血运行也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身体乏力、手脚冰凉等不适症状,还会让我们更容易被疾病盯上。所以,春捂就像是给阳气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帮助它顺利地生发,为我们全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春季天气的多变,所谓“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气温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前几天还温暖如春,人们纷纷换上轻薄的衣衫,可说不定一场冷空气来袭,气温就会急剧下降,让人感觉又回到了冬天。

春季的这种气温变化,主要是因为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暖空气想要占据主导,带来温暖的气息,可冷空气又不甘心轻易退场,时不时地来 “捣乱”,导致气温波动很大。如果我们不注意春捂,在气温下降时还穿着单薄的衣服,身体就会很难适应这种突然的变化。寒邪会趁机侵入人体,使我们的呼吸道、关节等部位受到影响,引发感冒、咳嗽、关节疼痛等疾病。所以,春捂能让我们的身体在面对这种多变的天气时,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增强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三,适当的春捂,就像是给身体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锻炼。当我们在气温稍有回升时,不急于脱掉过多的衣物,身体会感受到一定的温暖,这种温暖的刺激会让身体的应激反应被调动起来。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它会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体温。在春捂的过程中,身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会不断地工作,适应这种稍高的温度环境。通过这样的锻炼,体温调节能力会得到提升,就像经常锻炼的肌肉会变得更强壮一样。当真正的炎热天气到来时,身体就能更好地适应高温,不容易出现中暑等情况。而且,春捂还能激发身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让我们在面对各种病菌时,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就像给身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抵御疾病的入侵。

春捂,究竟该捂哪里

知道了春捂的重要性,可新的问题来了,春捂,到底该捂哪些部位呢?别着急,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头部:诸阳之汇需呵护

中医认为,头部是 “诸阳之汇”,就像人体阳气的 “司令部”,汇聚了众多的阳气。在春天,风邪特别活跃,而风又常常从颈后入侵人体。一旦风寒之邪侵袭头颈部,就容易引发头痛、头晕、感冒等不适症状,就像给阳气的运行设置了障碍。

所以,在春捂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头部的保暖。出门时,不妨戴上一顶温暖的帽子,围上一条柔软的围巾,给头部和颈部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阻挡风邪的入侵,让阳气能够顺畅地运行,守护我们的健康。


(二)腹部:元气所在要保暖

腹部,可是人体元气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藏着脾胃等重要脏器。脾胃就像身体的 “后勤部长”,负责运化食物,吸收营养,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一旦腹部着凉,脾胃的阳气就容易受损,就像后勤部长的工作受到了干扰,无法正常为身体提供能量。

这时候,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影响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让我们浑身没力气。尤其是女性朋友,更要注意腹部及下半身的保暖。平时可以多穿一件背心或者坎肩,给腹部增添一份温暖,让脾胃能够安心工作。

(三)背部:督脉所在防受寒

背部,是人体督脉的所在之处。督脉,被称为 “阳脉之海”,就像一条阳气的大河,统领着全身的阳气。如果背部受寒,寒气就会损伤督脉,导致阳气的流通不畅,就像大河被堵塞了一样,阳气无法正常输送到身体各处。

这样一来,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很容易被感冒等疾病找上门。所以,在春天,要注意背部的保暖,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物。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可以在背部垫上一条薄毛巾,避免背部直接接触冷空气。如果感觉背部有些发凉,还可以用热水袋热敷一下,让背部暖起来,促进阳气的流通。

(四)膝盖:关节脆弱多留意

膝盖,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关节,但它也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当膝部受凉时,关节局部的肌肉和血管会收缩,就像给关节套上了一个紧箍咒,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本身膝关节就不太好,在春天更要多捂膝盖。平时可以戴上护膝,给膝盖保暖,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在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膝盖,避免过度劳累,让膝盖能够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保持健康。

(五)足部:寒从脚起莫忽视

“寒从脚起”,这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足部,远离心脏,血液供应相对较少,而且脂肪层较薄,就像身体的末梢,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当足部受寒时,不仅会感到脚部冰冷,还可能会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经常搓脚、泡脚,是让足部保持温暖的好方法。每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泡泡脚,水温控制在 40℃左右,泡 15 - 20 分钟,让双脚微微出汗,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暖流,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的阳气。也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艾叶、生姜等,驱寒的效果会更好。白天的时候,还可以多活动活动双脚,促进血液循环,让足部时刻保持温暖。

春捂,捂到何时才合适

知道了春捂的部位,那春捂要持续多久,捂到什么时候才合适呢?这也是有讲究的,可不能乱捂。

判断是否该春捂,气温和温差是重要的参考指标。有一个简单易记的 “815” 原则:当昼夜温差大于 8℃时,说明气温还不稳定,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这时最好继续春捂,给身体一个适应的缓冲期;而当气温稳定在 15℃以上,并且持续一周左右时,说明天气已经比较暖和,人体的阳气也逐渐充足,能够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了,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适当减少衣物啦 。


除了看气温和温差,春捂的时间还得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体质虚弱的人、老人和儿童,他们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抗寒能力也差一些,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需要更多的呵护。所以这些人群春捂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多穿一段时间的厚衣服,让身体慢慢适应春天的气温变化。而对于青壮年来说,如果体质偏燥热,或者属于阴虚、湿热体质,本身就比较怕热,容易出汗,那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感觉,适当缩短春捂的时间,但也不能一下子就穿得太单薄,还是要循序渐进地减衣。

春捂正当时,健康一整年

春捂,就像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春日健康指南,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宝贵养生智慧。它用简单的方式,为我们的身体在春天筑牢了健康防线,帮助阳气顺利生发,抵御多变的天气,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让我们遵循春捂的原则,捂对部位,把握好时间和程度,避开误区,再搭配上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稳定的情绪,让身体在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编辑:魏东月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