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从1956年后,开始实行战士义务兵制度,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实行战士转志愿兵政策。
志愿兵,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还是士兵(当年叫战士),但是他们已经不是义务兵了,而是介于战士与干部之间的特殊阶层。当年志愿兵的军装是“四个兜”,与干部军装一致;志愿兵领取的工资是40多元,比23级排级干部少几元;志愿兵离开部队不叫退伍而是转业,农村入伍的志愿兵回家乡可以分配工作。总之,当年的志愿兵就是不是干部的“干部”。
当年部队每年都有非常少的战士转志愿兵名额,技术单位多些,步兵连队少些。志愿兵的身份大多数技术兵种和后勤人员。像驾驶员(汽车、坦克、装甲车)、修理工、报务员、炊事员等等。
像原来我服役的通信站,战士转志愿兵的一般都是技工、驾驶员、报务员和炊事员。这些战士一般都是服役五六年以上,技术水平较高,能够独当一面,只是没有提干指标,只好转成志愿兵,继续在部队服役发挥作用。
在所有的志愿兵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志愿兵中都是清一色的男兵,基本找不到一个女兵。这是什么原因呢?据我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队女兵本身就少,女兵多是从事卫生、通信和内勤工作,这些岗位的女兵大都没有必要转志愿兵。像医院的卫生员可以参加护校或集训队学习当护士(干部),通信兵里的女兵可以经过培训当技师,机关的从事内勤(机要、打字)工作有的提拔为干事。所以很多女兵不需要转志愿兵就能成为干部。
二是部队老兵转志愿兵愿望强烈,指标很少,竞争激烈,女兵没有必要与男兵争抢原本就少得可怜的名额。很多志愿兵都是来自驾驶员、报务员和炊事员,这些岗位基本都是男兵的天下,女兵很少从事。所以这些岗位的战士转志愿兵,都是男兵,根本就没有女兵的什么事。
第三部队女兵基本来自城市或部队大院,她们退伍后都能分配工作,生活优渥,衣食无忧,所以都不想转志愿兵,家里也不会同意她们成为志愿兵。再加上女兵们也好面子,在部队,要么提干,要么退伍,如果转成志愿兵,可能会被说三道四的。与其这样,不如退伍回家,过上安逸日子。
最后就是下达转志愿兵指标的军务部门(师级单位),一般都是按照基层部队的需要分配志愿兵指标的。基层单位上报给军务部门的一般都是男兵,从来不会考虑女兵(女兵年纪大了结婚生子顾家)。所以呀,女兵转志愿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还有一种说法,是上级规定女战士不准转志愿兵;这种说法没有文件印证,不足为训。
这就是我当年在部队看不到有女战士转女志愿兵的先例。大家说说有没有道理呢?
为提升可读性,此文历经加工与润色。剧情演绎,仅供娱乐,万勿信以为真,切莫对号入座。图文素材皆源自网络,若有冒犯侵权之嫌,请及时联络,我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