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山坡上挖“水晶”。
地质爱好者易周挖到的“水晶”。
方解石在白醋中冒出气泡。
在成都“打野”,不仅有折耳根,还能挖“水晶”?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在天府新区、新都等地的山坡上挖到了“水晶”,并将挖掘攻略发布在网上,吸引不少市民前往。
然而,有地质爱好者将挖掘到的“水晶”带回家做了测试,“应该都是方解石。”他说,方解石外形跟水晶相似,但方解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晶则是二氧化硅。
3月2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将网友测试视频和图片发给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她表示,通过刻划或酸性反应,可以轻松辨别是否水晶。针对大家关心的是否有辐射问题,付小方说,不管是方解石还是水晶,本身都不含有放射性元素,但如果当中夹带了其他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就可能存在辐射问题。
同时,她提醒市民如果在野外无节制地挖掘,可能会破坏森林植被,影响区域岩层的稳定结构。
小山坡上挖到“水晶”?检测有冒泡反应,其实是方解石
在网友发布的视频和帖子中,有不少市民在一座小山坡上用手或铁锹挖掘,山坡一侧有大量挖掘过后的痕迹。评论区还有网友晒出挖的“水晶”照片,这些大大小小的晶体形状并不规整,多为矩形或多边形。“视频是我前几天拍摄的。”27日,视频拍摄者告诉记者,当时她在附近玩,看到很多人在山坡挖东西,听他们说是在挖水晶,当时觉得好玩就拍了下来。
“很好奇这些帖子,就去看了下。”网友易周是一名地质爱好者,看到很多网友说挖到了水晶,就去现场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他说,山坡被挖了很多洞,所谓的“水晶”很多都在表层,稍微挖一下就能挖出来,“从晶体形态来看,确实很像水晶。”
易周将挖出的“水晶”带回家,洗净后开始检测,并将测试过程拍下视频传给了记者。视频中,他将一块“水晶”放入盛满白醋的玻璃器皿中,出现了明显的冒泡反应,“方解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发生反应。”
随后,他用小刀刻划另一块“水晶”,表面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硬度也不符合水晶的特性,基本可以判定,所谓的‘水晶’其实就是方解石。”
水晶和方解石怎么辨别?最简单办法是用小刀或钥匙刻划
“水晶和方解石外形很像,但其实非常好辨别。”对此,高级工程师付小方介绍,方解石摩氏硬度约为3,具有明显的菱形解理;水晶(通常指石英)摩氏硬度约为6-7,没有解理面,玻璃光泽强。最简单的辨别办法,就是用小刀或钥匙刻划,有明显划痕的就是方解石。还可以用酸性测试判断,方解石化学成分为碳酸钙,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明显的冒泡反应,而水晶则不会发生反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放大镜观察晶体形态特征来判断,虽然两者都是晶体,但方解石常呈现菱形或双锥状形态,而水晶则多见于六方晶系的晶体形态(如六角柱、尖顶等)。
有网友担心挖出来的方解石或水晶会有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对此,付小方解释,方解石和石英均为地壳中常见的岩石组成矿物,本身不含有放射性元素,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如果矿石中夹带有其他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如某些铀矿或钍矿),才可能存在辐射问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律师说法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 禁止侵占或破坏
在野外,个人能不能随意挖采方解石或水晶?重庆百君(成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明静律师说,水晶石和方解石都属于非金属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矿产资源。
她介绍,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经过申请、批准,并办理登记,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行为属于非法采矿,非法采矿轻则进行行政处罚,没收矿产品和违法所得,还可以并处5000元到10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肖律师说,非法采矿很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矿产资源浪费,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所以国家严厉管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