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罗源县起步镇

有一座被仙茅山秀丽景色环绕的村

杭山村


这里不仅风光宜人

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

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

杭山村以党建为引领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

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

乡村振兴之路

历史与自然的馈赠

近日

记者走进仙茅山下的杭山村

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灿烂花海

游客穿梭于彩色油菜花田间

感受美丽乡村的春日胜景




杭山村位于罗源县北部,地处仙茅山脚下,东接桂林村,西与护国村接壤,南邻起步镇中心区域,北至宁德飞鸾镇岚口村。

仙茅山海拔约800米,由于山峰秀峭、嵯峨并峙,山色青翠,云雾常绕,“时绚山光载五色,忽迷空翠落山峰”,人称“茅顶留云”,为“罗川八景”之一。山上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村支部书记陈自枢自豪地说

杭山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

杭山村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

积极挖掘仙茅山红色文化等

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

文化旅游品牌

村容村貌换新颜

近年来

杭山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

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杭山村

一条条宽敞平坦的道路

贯穿全村

村内支路全部实现硬化,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农田机耕道也得到了修缮,总长度达600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

村内还安装了60盏路灯,配备了农家书屋和大喇叭,改造了文化广场和村内公园,安装了健身器材。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也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前村里的路坑坑洼洼,晚上出门都得打着手电筒。现在好了,路修好了,路灯也亮了,我们晚上也能出来散步了。”村民陈大叔感慨地说。

杭山村还加大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定期组织开展“六清一改”活动

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成功通过省级森林村庄考核工作

和乡村振兴星级村3星级考核工作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村民的生活条件

也得到显著改善

以砂糖橘种植为例,近年来,杭山村的砂糖橘种植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5年,全村砂糖橘种植面积已达到800亩,每亩产量高达5000斤。

“我家种了40亩砂糖橘,今年预计可以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种植户老林兴奋地说。

砂糖橘产业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周围2000余人就业,每年创造约3万人次的劳动力需求。


产业兴旺促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近年来

杭山村积极探索多元产业发展模式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在农业产业方面

杭山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除了砂糖橘种植外,还流转村内近百亩撂荒地给种植大户用于冬瓜种植,流转近两百亩土地用于水稻和油菜花的轮作。

2025年,杭山村投入3万元种植30亩油菜花,加上此前村民种植的油菜花,总面积近200亩。村里还新引进彩色油菜花品种,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玩,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采用轮作种植,上半年种水稻,水稻收割完就种油菜,基本没有闲田。我们的油菜籽亩产约300斤,水稻亩产约900斤。”种植户赵承锦介绍道。这种“油菜花+水稻”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为游客提供了观赏油菜花的美景,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在乡村旅游方面

杭山村依托仙茅山、起步集镇、桂林村等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采摘节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

“我们村的油菜花田特别美,每年春天都会吸引很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今年,我们还计划在油菜花田旁边修建一些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村支部书记陈自枢说。

展望未来

杭山村将继续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村里计划对村口三百亩抛荒地进行改良利用,流转三百亩砂糖橘进行品种改良,打造沃柑标杆项目,完善油菜花观光项目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带来2万人次的就业岗位,实现人均年收益增加3500元,同时增加30万元的村财收入,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交通小贴士

从福州市区驾车出发,途经福州绕城高速、沈海高速,由罗源收费站出高速,沿141县道行驶4公里抵达罗源县起步镇杭山村。

记者 刘露/文 池远/摄

新媒体编辑 兰超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