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红网】【新浪财经】(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胡阳生烈士,妈妈来看你了,你快睁开眼吧,妈妈来为你扫墓了!
21岁参军,不到三个月就在前线牺牲,牺牲46年后,93岁的母亲才第一次前来探望。
这场令人心碎的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就发生在3月22日广西南山烈士陵园内。
93岁的唐奶奶,从湖南浏阳不远千里来到广西南山烈士陵园,只为亲手给儿子扫墓。
当她看到墓碑上儿子照片的那一刻,压抑了46年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
唐奶奶双腿一软跪倒在墓前,声音沙哑地诉说着这46年来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她的哭声和泪水让原本安静的陵园更显庄严肃穆,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止。
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唐奶奶,这是她第一次看望自己的儿子,或许也是最后一次。
唐奶奶趴在墓碑前轻声告诉儿子,以后要是想家了,就朝北边眺望,因为那是家乡的方向。
青山有幸埋忠骨
1979年1月,家住湖南省浏阳县青草乡车关村的21岁青年胡阳生光荣入伍。
随后他被分配到第55军,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炮兵战士。
胡阳生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广西凭祥市宁明县夏石公社。
当时正值中越边境局势紧张,刚入伍不久他就响应号召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可惜的是,入伍还不到两个月,胡阳生就不幸在前线牺牲。
他的遗体由战友抬回广西,之后安葬在广西凭祥市南山烈士陵园。
虽然生命定格在21岁,但国家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的英勇事迹,追授他三等战功。
如今,93岁的唐奶奶正是胡阳生的亲生母亲,作为一位入党67年的老党员。
46年前,她亲自把大儿子胡阳生送到部队交给党。
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英雄的母亲再也没有机会抚摸儿子的脸庞。
得知儿子去世的消息后,唐奶奶终日以泪洗面,悲痛欲绝。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世间最深沉的痛苦,换作谁也难以承受。
尽管心怀去看一眼儿子坟墓的愿望,却因经济困难和身体不便而迟迟未能成行。
这一搁置就是整整46年,看一眼儿子的坟墓成了唐奶奶一生最大的心愿。
随着年龄增长,唐奶奶的身体每况愈下,对已故大儿子的思念愈发强烈。
湖南退伍军人事务局了解此事后高度重视,迅速与广西退伍军人事务局协商。
双方共同决定满足唐奶奶的心愿,并主动承担她和家人前往广西扫墓的所有费用。
不能让烈士家属留下遗憾。
为了确保行程顺利,事务局还特意为唐奶奶安排了体检。
同时派出专业志愿者全程陪同,保障唐奶奶此次旅程的安全。
3月21日,在志愿者和家人的陪伴下,唐奶奶踏上了寻找儿子的旅程。
经过1000多公里、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顺利抵达广西凭祥市。
由于天色已晚,为考虑唐奶奶的身体健康,先安排休息。
计划第二天上午乘坐专车前往南山烈士陵园为胡阳生烈士扫墓。
当晚唐奶奶辗转难眠,脑海里不断浮现当年送儿子入伍的画面。
尽管这个场景过去了46年,唐奶奶依然记忆犹新。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奶奶甚至记得儿子衣服上有几颗扣子。
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还是儿子入伍时的情景,耳边响起儿子不舍的呼唤“娘”。
这样的梦境反复出现,直到天快亮时唐奶奶才稍微安稳地睡了一会儿。
九泉之下再饮浏阳河水
3月22日上午9点,一夜未合眼的唐奶奶精神依旧很好。
她换上整洁的衣服,在女儿的搀扶下坐着轮椅来到南山烈士陵园。
除了唐奶奶的儿女和志愿者外,一同扫墓的还有当年的老兵。
一行人到达陵园门口时,先为军魂雕像敬香,缅怀所有长眠于此的英烈。
三柱清香的香气弥漫在每个人鼻间,也飘向每一位烈士的墓前。
在场众人神情肃穆,一起向阵亡烈士致以最高敬意。
93岁高龄的唐奶奶坚持不坐轮椅,要亲自走到儿子墓前。
下了轮椅后,她的步伐比平时快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对大儿子的深深思念。
越往里走,唐奶奶的步伐越急促,表情越发凝重,眼泪也开始模糊视线。
在众人的指引下,唐奶奶很快来到儿子的墓前。
尽管墓碑已被红布覆盖,但唐奶奶一下就认出这是儿子的“家”。
还没走到胡阳生的墓碑前,唐奶奶就已泣不成声,在大家的搀扶下才勉强站稳。
鲜花、水果和香烛等祭品摆满墓碑。
但唐奶奶只盯着墓碑上儿子唯一的遗像,这就是她夜夜梦见的儿子模样。
看到遗像后,唐奶奶直接瘫坐在地上,泪水打湿了墓碑上的铭文。
为防止唐奶奶受凉,工作人员贴心地将盖墓碑的红布铺在地上。
唐奶奶还为胡阳生带来了礼物:一包家乡的泥土,一壶浏阳河的水。
得知能去看望儿子后,唐奶奶便让二儿子和女儿去屋后山坡挖了一捧家乡的土,并用红布仔细包裹。
接着又从浏阳河取了一壶河水,让逝去的儿子品尝。
希望远在他乡的儿子能感受到一丝故乡的气息,愿他在九泉之下有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红网】【新浪财经】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