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阵阵,夜雨入梦,申城一日切换夏春。冷暖空气交锋,刚被超级回暖催开的樱花们又遭殃了,一夜过后不知道枝头还能剩多少。为什么一场冷空气让气温“冷藏”?为什么总觉得每年樱花开了都要遭到春雨、春风的“辣手摧花”?
今天中午,冷空气抵沪了。雷雨一波又一波下个不停,风力明显增强,气温急速下滑。傍晚以后,本市气温只有12℃~14℃,半夜气温还将继续下降,叠加瑟瑟冷风,体感寒意更足。由于前期气温回升过高,因此,这波降温带来的体感差异也变得更明显。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今夜还有一波雨水来袭,降水会集中在20时以后到明天早晨,累积雨量仍可达中到大雨。周五雨水渐止,气温继续下跌,全天气温在9℃~12℃,“初夏”限定切回“寒冬”体感。
这几天,申城春花盛放,尤其是染井吉野樱等樱花如云似雾,吸引市民纷纷打卡。但是,不少市民发现,樱花烂漫时,总有一场捣乱的春雨,“棒打”花和树的情谊,让它们一夜落下。这究竟是巧合还是自然规律?专家表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副热带高压开始北抬,暖湿气流与冷空气容易在长江流域频繁“交锋”,带来降水、降温等天气。春天天气复杂多变的时段,恰巧又和樱花开放期重叠。当暖气团占主场时,樱花感受到春意绽放;当冷空气南下抢地盘,降温和雨水又会“催落”樱花。所以,并不是樱花招雨,而是“冷暖CP”激情“对战”,受到春天雷雨大风战斗“余波”的波及,樱花成为春季“顶流撕番”的受伤者。
不过,植物学研究也表明,樱花花期本身是植物的一种“自保机制”。单朵樱花一般只有5到7天的寿命,群体花期约为两周。春雨加速了花朵新陈代谢,看似是“摧花”,实则是为树木保存养分——花瓣在雨后大量脱落,能减少营养消耗,保证结果率,这是植物进化的智慧。
据预报,双休日,上海的天气回归平静,多云为主的天气将一直维持到下周五前后,气温逐日爬升,最低气温由7℃逐渐升至14℃,最高气温从13℃上升至26℃。天气回暖后,春花又会陆续绽放了。
原标题:《丹丹看天气|樱花“C位出道”必被雨“抢戏”?全怪春天天气多变……》
栏目编辑:陆梓华 题图来源:新民晚报记者陶磊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