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 嫂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kris191605


哈喽,我是K嫂。

最近还是有人问我关于书柜的问题,我再放一次这个视频哈,你们关心的问题都在视频里啦。


昨天两个娃的老师几乎前后脚打来电话,说娃在学校把脑袋磕了个大包,问我要不要把娃接回家。

“不急不急,您拍个照片我看看”,我非常淡定。

我把两位老师发来的照片,放大看了看,很明显是和同学们打闹的时候撞门上了,脑门有点红,但问题不大。

“不用接,接着在学校上课吧,老师您费心了。”

挂断电话,我继续写我的文案,K叔在一边看着我偷笑。


我说你笑啥,他说,你以前可不这样。

还真是,老大三岁的时候,在游乐场摔了一跤,我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去的,那阵势比专业运动员还生猛。

我抱起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娃,也跟着他一起掉泪。

第一次让老二独自下楼去玩的时候,我趴在窗边像个侦探,盯着他的身影瞅了俩小时,目不转睛,生怕一个不注意,他就像香妃一样变成蝴蝶飞走了。

第一次撇下俩孩子,和K叔去香港旅行,本以为会享受的我,竟觉得度日如年。


平时听到“妈妈,妈妈”就攥紧拳头的我,在香港那一周,我走到哪都想和孩子们打电话,睡前必循环播放他俩的视频。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以及我养娃心态的转变,我对孩子不再严防死守。

当然,也是我逐渐明白,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就是目送背影的修行。


我第一次有这种感受,是我们家老大带给我的。

老大第一次离家去参加足球集训,他还没去,我就担心地成宿睡不着,拉着他 的手各种嘱咐,老大说,妈妈我的耳朵已经起茧子了。

到他出发那天,我心情格外复杂。


而他呢?

只见他背着比自己还高的装备包,蹦蹦跳跳地和队友汇合。

我张开的双手还停留在半空中,那句“妈妈抱抱”还没来得及说出口,老大就已经抛下一句“妈妈再见”,不见了踪影。


嗯,声音清脆,并且冷漠。

我看着他花枝乱颤的笑脸,第一次有了“儿大不中留”的感慨。

离家十五天,只通过三次电话,还都是我打给他的,平均通话时长一分钟。

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妈我还得去玩呢,你到底有什么事呀。

每次挂完电话,我都得偷偷叹口气。

他足球集训的最后一天,校队邀请家长去看他们的比赛。

我看着那个小小少年,在赛场上扑球、摔倒,再爬起来拍拍草屑,继续在绿茵场上战斗的样子,我好像彻底明白了亲子关系的本质。

有位教育学者说过:“ 亲子关系就是不断调试焦距的过程。

婴儿时期我们是孩子的全世界,青春期我们退居成生活顾问,成年后又变成守望的灯塔。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次又一次放手的过程,直到把孩子完全放生。

但放生不是撒手,是暗地织网,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对孩子的托举。



生活自理力:从“饭糊满脸”到“组装大师”

三年前,我家老大吃饭的场面堪称灾难:米粒粘睫毛、菜汤糊衣领,一顿饭下来餐桌像被轰炸过的战场。


虽然没眼看,但我依然放手让他自主进食,哪怕满地狼藉。

而如今,这个曾经的“糊脸娃”竟能淡定地组装书柜,还指挥弟弟:“螺丝刀递给我。”


老大的动手能力堪称一流,这次搬家,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他组装完成的。

除此之外,老大还特别擅长做蛋炒饭。

有一次他踩着板凳煎鸡蛋,一个不注意油星子溅到胳膊上,也不吱声,最后小心翼翼地端了四碗蛋炒饭出来,乐得合不拢嘴。


他还会联合弟弟一起,给我和K叔做爱心夜宵,还用苹果和橘子摆成“加油”的字样。


他知道,那阵子公司状况不好,但他也想不出给我们打气的方式,所以就用这样的方式偷偷给我们鼓劲儿。

之前有朋友问我,这么小就让孩子动刀动或不怕危险?

我想,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筑起玻璃罩,而是教会他油烫了要冲凉水,螺丝松了要拧三圈半。

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父母忍住不擦嘴的手,和憋住不收拾的脚。


情绪修复力:从“当街崩溃”到“突然自嘲”

我们家老大的性格像我,有点情绪化,有时候脾气上来,真的是要捶墙。

老大小时候会因为没有把变形金刚变形成功大哭,会因为骑车骑不过别人生气,会因为滑滑板弄湿鞋袜当街崩溃,甚至会因为发现没带橡皮而拒绝上学。

他的崩溃从不看场合,就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凶猛。

每到这时,我会蹲在他身边念经式复读: 妈妈知道,妈妈知道。


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来解答,比如:是这个玩具设计的原因,你玩的是8岁以上孩子玩的,你才5岁,变形不成功没关系的,要不我们一起给它改造一下,看怎么能变形成功?

“妈妈知道”这四个字,意味着我能接住他的情绪;

“玩具设计的原因”是在化解他的焦虑;

“改造一下”,是和他一起进行发散思维,帮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周看老大打游戏连输五局,他捶着桌子吼:“这破关卡设计,我真服了!”

我刚要开口,却见他深呼吸三次,突然自嘲:“算了,菜就多练!”转身翻出攻略笔记。


我偷偷瞥了一眼,好家伙,笔记上竟然还用荧光笔标了重点,要是学习有这劲头,不会考上清华吧?哈哈哈。

我想,老大原来那个满地打滚的小火药桶,早就在一次次爆炸里,炼出了自带消防栓的内心。

情绪管理课不在心理书里,在打翻的牛奶、摔碎的模型和输掉的游戏里。


问题解决力:从“十万个为什么”到“营销达人”

“妈妈,恐龙为什么灭绝?”

“爸爸,怎么让我的卡牌升值?”

老大从小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但我和K叔都会认真解答。

解答不了的,就会记下来,找到答案再告诉他。

而我们也会在遇到问题时寻求他的帮助。

比如最近举办的7天行动创富挑战营,从整体的方案设计,到具体海报的设计,我都会问他怎么想。

慢慢地,他对营销也有了一知半解,对海报设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

最搞笑的是,有一次他拍短视频,第一句话竟然是,“所有看我视频的人,都会发大财”,我和K叔在一边都惊呆了。

果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哈哈哈。


后期剪视频的时候,他还会在视频里加上自嘲的部分,希望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种智慧,一看就是从实战经验当中得来的,成年人的世界里,太需要把bug变成闪光点的能力。


放生不是撒手,是织一张看不见的网

有父母担心放养会失控,但其实,真正的危险,是“无菌式养育”。

放生不是撒手,而是织一张看不见的网,给他们直面风雨的勇气。

放得开手脚 ,但教会他自己吃饭,会用锅铲,哪怕要教20遍;

放得下面子 ,由着他踩水坑滚泥潭,但要备好杀菌力超强的洗衣液;

放得下执念 ,接受他可能成不了“别人家的娃”。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我的孩子”,而是欣赏“这个生命”;当我们从“监护人”变 成“守望者”,才会真正读懂:


所谓亲子一场,其实是两棵各自生长的树,根在地下缠绕,但叶子在风中不断对望。

欢迎点赞和在看呀,我是K嫂,文章写到最后,竟然还把自己写感动了,哈哈,明天见。


作者介绍:

K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家有俩娃,一边感性一边理性,能撸铁能养花,还能出方案讲逻辑,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创业休学),世界500强央企7年,辞职创业6年,百万粉丝个人成长知识博主,一行DoMore创始人,OKR目标管理专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进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带领会员从读书、日课、运动三个维度进行提升;108自律行动营、写作变现营、教练特训营等高阶训练营学员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台有:

#视频号:Kris进化笔记

#视频号:K叔K嫂夫妻创业日常

#公众号:Kris在路上

#公众号:Kris进化笔记

关注我的,不是粉丝,而是朋友!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点一个 免费的赞 再走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