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此前报道,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朱凤莲就两岸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记者:立陶宛“准总理”帕卢茨卡斯早前表示,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立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承诺上台后将寻求与中国大陆全面恢复外交关系,修复两国因台湾问题产生的外交裂痕。对此有何评论?朱凤莲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希望有关国家认清大势,尽快纠正错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放眼世界,在过去几十年里,人口不到300万、国土面积才6万多平方公里的立陶宛基本没什么存在感,除了它的雅号~“欧洲淫窑”。可就在最近几年,立陶宛却刷足了“存在感”,不但处处和俄罗斯作对,针对我国也“闹”得很凶,不是把我国的外交人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就是和绿蛙沆瀣一气,还要裹挟欧盟把我国告上了WTO。
立陶宛总统(资料图)
2022年初,欧盟替立陶宛出头,诬告中国针对其成员国采取所谓“歧视性贸易”做法,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中方当时则明确表示,中方一贯按照规则行事,“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两年后,也就是2024年的1月底,欧盟以“技术原因”暂停了与中国的WTO诉讼程序。如今,为期一年的暂停期限将于本周五到期,如果欧盟选择不恢复诉讼,这起案件便将自动失效。美媒彭博社上周吹风称,欧盟正在讨论放弃诉讼,这让美国官员感到沮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团队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屈服”。
外交活动是当前国际社会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活动,就中国而言,目前已与18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在183个国家中,却有一个最特殊的国家,那就是立陶宛,中国和立陶宛的外交关系为“代办级”,也是183个国家中唯一的一个。当今国际社会的外交关系有特命全权大使、特命全权公使和代办三个等级,重要程度依次降低。众所周知,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中国在国际外交中的不能触碰的底线,但凡触碰到这一底线的,不论是超级大国还是蕞尔小国,都必须予以最坚决的回击。
中国贸易(资料图)
据悉,被中国降外交关系的这3年里,立陶宛没少吃苦头。首先,中国进口减少后,立陶宛国内很多中小工厂被迫关门,其次中欧之间的合作项目,立陶宛也无缘参与。需要指出的是,中欧合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重点项目有绿色转型,人工智能,海上风电,数字旅游等等,而这些项目,由于立陶宛故意挑衅中国,也被拒之门外,另外,中国市场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市场,欧洲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从2024年开始,欧洲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
由于立陶宛无法直接将货物运往中国,该国支柱产业物流运输业遭受重创。此前,立陶宛靠着中欧班列和波罗的海的港口,逐渐成为欧洲重要运转中心和运输枢纽。随着中立关系降级,立陶宛被摒除在中欧班列重要节点之外,其运输业遭受巨大打击,贸易量下降28%。政治承诺当不了饭吃。美国虽然很欣赏立陶宛的反华行径,但它除了“赏赐”了一笔6亿美元(约41亿元人民币)的出口贷款外,就没有了下文。注意:是贷款而不是援助。毕竟,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一天天还想着从盟友身上吸血。
立陶宛(资料图)
然后立陶宛又去找台湾,台湾那边说,买点红酒可以,增加投资也可以,但要经济援助的话,需要把“代表处”改成“大使馆”。立陶宛想了想,还是没敢冒这个险,最终只能灰溜溜地回去。结果就是立陶宛经济崩溃,民怨沸腾。这几年,看立陶宛反俄反华这么卖力,美国才给了6亿美元贷款,那么俄乌冲突结束后,立陶宛也必须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起码先让解除中国贸易限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