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天地间阴阳交泰,万物萌发。此时节阳气初升而未盛,阴气渐退而未衰,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在这个承载着追思与生机的特殊节气,养生之道贵在把握天人相应的玄妙,于春意萌动中调摄身心,以顺应自然之道。

一、清明气韵与人体生机:

清明时节的地气升腾蕴含着独特的生命密码。土壤解冻后的第一缕地气,携带着冬季封藏的精华,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载"春气之应,养生之道"。

此时人体阳气犹如草木初芽,虽柔弱却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肝气随春木之气舒展,毛孔腠理渐次开放,正是调节气机的最佳时机。

昼夜温差如阴阳二气的拉锯,正午艳阳与清晨寒露交替,恰似《内经》所述"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这种气候特征要求人体保持动态平衡:晨起当避寒就温,日中需防阳气外泄。此时节穿衣宜"洋葱式"层层叠加,外披开襟衫以应气温变化,内着棉麻保持透气。

二、起居调摄与饮食养生:

清明养生首重"夜卧早起",但非机械追求时间刻度。古人"日出而作"的智慧,在现代可转化为顺应自然光照节律。

建议晨起时间随日出渐次提前,以卯时(5-7点)为宜。晨起后闭目叩齿三十六次,以肾俞穴为轴心轻旋腰部,可激发少阳之气。

饮食之道在于"减酸增甘",非简单增减食材,而要把握五行生克。荠菜、香椿等时令野菜,得春气之先最宜食用。

推荐"三芽饮":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各取三克,配枸杞五粒,晨起沸水冲泡,能清肝明目。



忌食并非绝对,当视体质而定:阴虚者可少量食用香椿拌豆腐,阳虚者宜佐姜丝平衡寒性。

三、情志调养与导引之:

春属木应肝,情志调摄重在疏泄而非压制。祭扫时的哀思当如春水潺潺,忌大悲大恸。

建议扫墓归来后,闭目静坐观想绿色原野,配合"嘘"字诀缓缓吐气六次。亦可焚柏子香,取柏叶三钱置于香炉,其清冽之气能疏肝解郁。

导引养生宜取法自然,推荐"青娥展翅式":晨起面向东方,双臂如柳枝轻摆,吸气时双臂上举似承接甘露,呼气时缓缓下按如春风拂地。



配合足尖点地行走,能疏通肝经气血。另有"清明踏青步",缓行时配合呼吸,三步一吸两步一呼,使气息与步伐相应。

清明养生,终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不必拘泥于具体方法,而要体会《内经》"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精髓。

当我们在细雨纷飞中漫步,感受草木萌发的力量;在祭扫追思时,领悟生命轮回的真谛,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养生之道。



愿每位顺应四时的智者,都能在清明时节获得身心的清明澄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