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7年,65岁的清廉之官孙嘉淦告老还乡。突然,乾隆收到密报,说他偷运十几箱黄金回家。乾隆勃然大怒:"拦下他!"检查箱子后,乾隆不但不罚,反而重重有赏。
乾隆派出去的官差盛气凌人地拦住孙嘉淦的车队,打开箱子之后却哑口无言、面面相觑,说好的十几箱金子怎么不翼而飞了?
孙嘉淦的仆从在一旁羞红了脸,告老还乡的孙大人本人,此时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清廉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虚荣了一回,就叫人给明晃晃戳穿了,这叫他的老脸往哪放。
一旁机灵的仆人赶快出来打哈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番依依不舍、不忘皇恩的老臣,对奉献多年的京城的留恋。
“我家大人在京为官多年,连说话都染上京城的口音了……”仆人一张口就泪流满面,孙嘉淦和官差都不忍直视。
“大人他洁身自好,唯独对居住的那间陋室很有感情,因此每间屋子都取了几块砖石,想着回乡盖一间书屋,提醒自己不忘皇上的恩德……”
孙嘉淦对自家仆人的张口就来的本事也是佩服,而官差听到皇上的名讳,也不好说什么。
仆人这话大半是真的,只有孙嘉淦装砖头的目的是胡编乱造的,孙嘉淦千里迢迢拉着十几箱砖头回乡,不过是为了装腔作势。
古代读书做官的,谁不想着光耀门楣、荣归故里,孙嘉淦为官多年,尽忠职守、恪守本心,从来不曾鱼肉百姓、贪污受贿。
到了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孙嘉淦清点行囊,竟然不比当初赴京做官时多出什么东西,他居然还是当初那个穷酸的书生。
孙嘉淦倒不是后悔,可是自己也是正三品的皇帝近臣,家乡里的人都知道他在京城做了大官,若是回去时还是这副孑然一身的模样,孙嘉淦觉得有损官威。
家乡里的那些粗俗的乡绅和见钱眼开的土财主,素来都是见风使舵的,孙嘉淦不想给这些小人留下逞口舌之快的机会。
一向耿直的孙大人难得耍了一次小聪明,他本人倒是对于钱财不甚看重,不过想个办法充充场面也无伤大雅。
临行前,孙嘉淦让仆人买了十几口大箱子,并且把房前屋后的废弃砖石捡来装在箱子里,红布一遮,箱门一盖,彷佛就是他积攒多年的黄金珠宝。
孙嘉淦心满意足的动身回乡,大张旗鼓地将十几口箱子拉在轿子后面,看着风光不已。
其实对高官重臣来说,这个告老还乡的规模不算宏大,可坏就坏在孙嘉淦是位有名的清官,他本人也没少惩治贪官污吏。
孙嘉淦这一番装模作样,被一些有心之人视作把柄,迫不及待地给乾隆皇帝告状。
乾隆一听怒不可遏,好你个孙嘉淦,在皇帝面前惺惺作态,背地里一样是污浊不堪,立刻命人拦住孙嘉淦的辎重。
“若是拿住他人赃并获,孙嘉淦也不用回乡了,在刑部大牢度过晚年吧。”
孙嘉淦行至半路,就被风风火火的官差撞破了砖头装黄金的窘样,实在是无地自容。
此时仆人为孙嘉淦的一番粉饰,在他耳中听来尤为讽刺,他是个敢于对皇帝直谏的耿直人,哪有这么不光彩的时候。
孙嘉淦索性不做遮掩,推开仆人,梗着脖子坦白了自己运送砖石的理由。
“微臣离家数十载,深恐自己被家乡人耻笑,因此装了些砖石假装黄金,为官之人弄虚作假,还望皇上责罚。”
官差把孙嘉淦的话已上报,乾隆也大吃一惊,这是个妥妥的好臣子啊,此举不该罚,反倒是该奖励。
乾隆被孙嘉淦的举动感动的龙心大悦,立马给沿途的官府下令,把箱子里砖头都换成真金白银,不能叫如此清廉的臣子狼狈回乡。
乾隆这么大方对待孙嘉淦,也是因为孙嘉淦平时足够刚直不阿,不是会偷奸耍滑的人。
雍正即位的时候,孙嘉淦就上述劝谏,希望雍正亲近骨肉兄弟,雍正跟兄弟厮杀争夺帝位人人皆知,只有孙嘉淦敢触动逆鳞。
当时有人为孙嘉淦求情,说他的胆色值得钦佩,雍正这才没有大发雷霆。如此不会见风使舵的人,自然也不会欺上瞒下,偷偷敛财。
参考资料:孙嘉淦-百科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