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秋时节,我国东南方向的海域时常会有台风出现,而在北太平洋东部常有飓风出现。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就要请出我们今天的主角——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性的天气尺度的涡旋的统称。我们常见的台风和飓风是同一种天气现象,都属于热带气旋,只是因为生成的地域不同被不同国家起了不同的名称。飓风是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生成的热带气旋,而在北太平洋西部生成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台风。


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标准,热带气旋分为以下六个等级:


当我们再次在天气预报中见到这些专有名词时,我们就不陌生啦!


接下来讲讲热带气旋是如何形成的:

热带气旋的形成始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初始扰动,这些扰动通常是温度和湿度的局部变化。

随着扰动逐渐增强,形成一个气旋性涡旋。这个过程中,空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旋转的气流。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这是由于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指在一个旋转参考系中运动的物体,由于参考系本身的转动,物体的运动轨迹会发生偏移,仿佛受到了一个额外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科里奥利力)

随着涡旋的加强,对流活动也随之增强,形成云团和降水。这些云团和降水进一步增强了气旋的能量,使其逐渐发展成熟。

热带气旋发展成熟。成熟的热带气旋拥有暴风眼、眼墙和螺旋雨带等宏观结构。其直径可达100至2000km,中心最大风速超过30m/s。

下面我们还要讲讲热带气旋的一般结构:


风眼:风眼是位于气旋的中心的区域,是热带气旋近地面气压的最低点,我们可以根据风眼内的气压来测定气旋的强度。风眼的风速显著低于外部区域,其内部为下沉气流,靠近风眼墙的边缘区域为上升气流。

风眼墙:风眼墙是围绕风眼形成的塔状云系,是热带气旋内风速和降水量最大的区域。

螺旋雨带:是热带气旋中除风眼墙外所有对流系统的总和,内部有不连续的对流性降水,在天气预报中,螺旋雨带确定了外围大风区和降水区的位置。


热带气旋会带来狂风、暴雨,还可能带来冲毁海堤、侵袭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科学家们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等多种设备对热带气旋进行密切监测,以便能及时准确地预报它的路径、强度等信息,这样人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未雨绸缪啦!

来源:青春海洋行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3月27日20:00-3月28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今天夜间,大面海域是1.8到2.8米中到大浪的水平。到了下半夜,杭州湾将会增大到1.2到1.8米的轻到中浪,浙北、浙中和浙南三个海域将会增大到2.5到3.5米的大浪。

浙江所属海域的海况恶劣,请船只回港躲避风浪,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5个滨海旅游中象山和洞头,不太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其它3个旅游区不适宜出游观光。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