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麻烦右上角点个“关注”,这样就不会错过精彩内容,随时可以查看啦。
3月22日那天,在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赤岭村,一个10岁的小男孩经历了一整晚的海上漂流后,最终在距离30公里外的三亚海域被渔民救起。
这个消息一经报道,迅速成为各大平台的热点话题,尤其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是火得不得了。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天,但热度依然不减。一些网友在评论区开始挖掘并传播这位小男孩的各种“黑料”。
像什么“烧香引发土地庙火灾”之类夸张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不过经过核实,这些所谓的“黑历史”纯属虚构,不过是某些人为了吸引流量而编造的话题罢了。
事实上,每当有热点事件发生时,网络上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谣言和炒作。
有人以小男孩的名义开设短视频账号,短短一天就涨了几万粉丝;还有人为博取流量,模仿小男孩划着同款皮划艇在海上“冒险”;更离谱的是,甚至有人以此为噱头开启了直播带货。
这些“黑料”谣言、人为制造流量神童以及借热点直播卖货的行为,是否会对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是否会影响他们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呢?
答案显而易见……
乱象频现
自从这位小男孩在网络上爆红之后,评论区经常出现自称“当地人”的用户现身说法,编造出许多夸大其词的故事。
比如爬路灯杆、放火烧土地庙、偷椰子树上的椰子、拆烟花制作鞭炮,甚至传出了他用自制炸药包炸学校的荒唐故事。
面对这些越传越离奇的说法,小男孩的父亲和他的邻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孩子确实有些调皮捣蛋,但网上传言大多都是夸大的。
包括当晚抽干水塘寻找孩子的传言也是假的,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谣言。
除了编造不存在的谣言之外,还有人在多个社交平台注册所谓“小男孩本人”或“小男孩姐姐”的账号,发布与小男孩相关的视频来吸引流量。
就在3月25日,某个账号发布了一条关于小男孩日常生活的视频,结果该账号当天粉丝数就突破了10万!
然而,相关媒体对这个账号进行身份验证时,并没有得到对方任何回应。
此外,还有很多标注为“小男孩本人”的账号,这类账号总数接近百个,分布在全国各地,显然是一种故意蹭热度的虚假账号。
目前,相关平台已经开始处理这些仿冒蹭热度的行为,以及发布小男孩所谓“战绩”的虚假视频内容,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环境。
对于那些毫无底线蹭热度的个人和媒体,平台将采取严厉措施。
除了这些人造“分身”之外,还有人通过模仿小男孩的行为来博取眼球。
在本月24日,一位博主上传了一段视频,声称自己要挑战小男孩的漂流路线,并准备了颜色款式完全相同的皮划艇,上面堆满了食物、水、酒、锅具和潜水装备。
这段视频发布后,很多网友表达了担忧,毕竟小男孩能够在海上漂流一整夜且安然无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海况良好,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如果盲目模仿,仅仅为了蹭热度、蹭流量去重走一遍小男孩的漂流路线,极有可能发生危险。
后来记者联系到这位博主,他表示拍摄视频只是图个好玩,并没有真正去挑战,只是沿着海岸线附近划了一会儿拍拍照,并未深入海洋。
但是他的视频火了之后,难免会有其他人效仿,到时候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责任又该由谁承担呢?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竟然有人借这件事的热度开始了“直播带货”!
资本运作的背后
据了解,海南当地的一家运营公司已经在某平台上发布了与小男孩相关的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挑战陵水到三亚的小男孩同款漂流路线,赤伶亮哥说:“大海教会我自由,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远离人群的12小时,只有海浪和心跳声相伴!PS:如果明天我还未归,请记得去三亚接我,啧啧!”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这家公司的运营团队,据他们介绍,他们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小男孩的漂流路线,因为最近已经收到了不少与此相关的咨询。
不过目前还没有探索出一条既安全又可靠的漂流路线,毕竟小男孩的经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想要将其打造成一条旅游线路也存在不小的难度。
然而,在线路尚未确定的情况下,已经有人开始直播带货了。
在某个平台上,一位主播正在直播,坐在一艘绿色皮划艇上讲解相关内容,同时在短视频平台上销售相关项目的门票。
从价格来看,98元的价格并不便宜,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进行的皮划艇娱乐活动。
这些乱象的背后,其实都是利益在驱动。面对如此巨大的网络流量,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实现快速涨粉,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会抓住机会迅速“变现”。
在这种流量密码的驱使下,再加上各个评论区广泛流传的离谱传言,海南的小男孩一夜之间成为了类似“魔童哪吒”的人物。
这种充满想象力的比喻,极大地激发了自媒体行业的创作热情,但任何加工创作都应该建立在尊重事实和当事人的基础上。
别忘了,这位调皮的小男孩还只是一个10岁的孩子,虽然他确实有点顽皮,但他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作为观众和创作者,我们也应该学会尊重他的个人隐私。
小男孩能够在海上漂流一夜幸存下来,这样的生存经历确实值得称赞,但也要明白事情的起因。他的行为实际上是由于性格顽皮,不听大人管教所导致的危险举动。
本身在海上漂流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小男孩能够平安归来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因此,鼓吹和鼓励他人学习小男孩,试图人为制造“流量偶像”的行为,只会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还会扭曲和失真原本的事实!
结语
这位小男孩的这次奇特经历,其实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他现在还在上学阶段,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媒体应该减少对他的干扰,克制曝光。
尽管小男孩确实有些调皮,但他也有自己的隐私权,别人没有权利拿着放大镜在他身上找“爆点”指手画脚!
参考:
新京报:海南十岁男孩独自海钓漂流超16小时获救,男孩父亲回应网上谣言 2025-03-25扬子晚报:流量造神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应有立场 2025年03月25日齐鲁壹点:热闻|“漂流小孩哥”被疯狂蹭流量!已经出现近百个“分身”,还有公司筹划“同款路线”游!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