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惯和平时代红利的欧洲,这下要吃特朗普的苦了,挨了关税大棒后,欧洲也终于想起了中国的好。
二战结束后,欧洲凭借工业革命积累的技术以及资金优势,吃了几十年的和平红利,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但缺乏居安思危意识的欧洲,面对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显得束手无策。
一方面,欧洲的技术以及资本优势,已经随着全球南方国家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再明显,甚至在部分领域,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洲转型进度慢,技术积累滞后,宝马等一众欧洲传统的燃油车巨头,现在已经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要想奋起直追,甚至是弯道超车,已经不现实,技术、资金和产业链都与中美有了差距。而汽车在制造业中,是典型的产业链长,带动创新能力强的产业。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侧面印证,在制造业领域,欧洲正在逐渐落入下风。
另一方面,全球安全局势动荡,欧洲没有吸取科索沃战争的教训,在后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军事上缺少自主化意识。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现在美国立场转变,欧洲在俄乌问题上严重缺乏话语权,连上桌都困难。
尽管近期欧洲内部开了不少会,也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以及经济援助,但泽连斯基日前仍然在哭穷哭惨,说明欧洲无法帮助乌克兰抗衡俄罗斯。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欧洲在政治上将俄罗斯视为最大地缘威胁,但自身实力却无法与之相抗衡。这种情况下摆出强硬姿态,其结果就是进退失据。
对欧洲来说,更糟糕的是,过去的亲密盟友美国,摇身一变成了对手。现在来看,除了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相近,美欧对双边贸易以及安全关系上,分歧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哪怕是欧洲不断妥协,甚至在谈判前主动示好,但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依旧没有选择饶过欧洲。
日前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这次加税,受冲击最大的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的传统盟友欧洲以及日韩。4月2日,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也将生效,到时候波及的领域只会更广。
特朗普的大棒,这次终于算是把欧洲敲醒了。据环球网3月27日报道,法国外长巴罗已经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作为欧洲的领头羊,法国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欧洲的立场。
这次中法会谈,有两个议题尤其值得关注。一个是安全,也就是俄乌问题,在缺少主动权的情况下,法国以及欧洲需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才能扭转局势。这个时候,中国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有必要提醒欧洲,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想着一边指责中俄关系,另一边又想要中方为欧洲和平出力。
另一个则是贸易问题。中法以及中欧之间,当前积累了不少贸易分歧。例如在电动汽车领域,法国过去一直主张对华加税,中方也随即瞄准法国白兰地酒,做出了精准反制。当前法国以及整个欧洲,都面临特朗普关税的威胁,已经站在十字路口。
未来无非三个选择。第一,对美国唯命是从,牺牲自身利益。第二,同时与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陷入对抗。第三,缓和与中方的双边关系,借中国的支持,完成战略自主。很显然,第三个选择是最明智,也最符合欧洲长远利益的。这次法国外长访华,也表明欧洲有类似的意愿。
只要欧洲做出正确选择,特朗普四处加征关税的做法,就将遭到更加严重的反噬,全球化的趋势就不会被破坏,新的格局也将形成,欧洲将真正意义上成为世界一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