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化市民主街道,有一位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默默耕耘的党员干部——常颖。多年来,她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际行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街道绚丽绽放。
重视服务,夯实民族团结根基。常颖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视为街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互嵌式社区建设摆在重要日程,始终亲力亲为,并采用直接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方式,构建起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每年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经费列支,为相关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她组织社区网格人员深入辖区住户,为社区各民族困难帮扶家庭、空巢老人登记建档,全面记录他们的户籍地、家庭人口、习俗、爱好和身体状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
在服务各族群众方面,她创新工作方式,在劳动保障部门争取就业培训、政策咨询和劳务信息服务,受益群众近百人。在社会救助、关爱帮扶方面,她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急难救助工作,提供就医、就学、法律援助等服务,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
打造品牌,激发民族团结活力。常颖深知,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有效途径。她积极打造多个民族团结品牌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打造街道“爱心妈妈”品牌。在属地小学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基地,开展代理家长等活动,社区工作者担任“爱心妈妈”,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近三年来,共帮扶留守儿童120余人次,30多名社区工作者成为“爱心妈妈”,帮扶资金达3万余元。
在常颖的支持下,多个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林源社区党委与属地幼儿园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亲子运动会已连续举办三年,参与儿童和家长1500多人次;中心社区与属地小学每年举办一届民族团结趣味运动会,全校200多名师生和社区工作者共同参与。每年8月份举办的民族团结球类运动会规模逐年扩大,吸引了广大驻街单位积极参加。
此外,她还重视助老服务,打造助老服务品牌。号召在辖区开展为老服务“十助”活动,每年受益老人达3000人次左右。
支持文化,传承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文化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常颖大力支持民主街好朋友艺术团和映山红艺术团等多民族文艺团体的工作。她经常帮助这些团体协调演出场地、设备,联系服装,还把其中的党员组织起来成立党支部。近年来,街道对这些团体的资金扶持累计10万余元。
在她的积极沟通协调下,好朋友艺术团的舞蹈《顶水舞》已被列为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映山红艺术团的舞蹈《盛世中华》已经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保留曲目。目前,敦化市民主街道林源社区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基地。在她的推动下,2024年,街道社区在重要节假日组织各族群众开展文体活动近百次,参与群众上万人。
加强阵地,巩固民族团结成果。常颖注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阵地建设。民主街道老年协会活动室回迁时遇到面积补差和装修等资金缺口问题,她积极协调敦化市发改局、市民宗局等部门,咨询政策,争取资金,最终让活动室以崭新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中心社区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时,她参与到设计环节,添置养老服务设施,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室,购买了民族服装、民族乐器等,还设立了民族团结进步阅读室,协调购置各类图书10000余本,为社区开展特色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党员就应当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这是常颖经常说的一句话。常颖用热情周到的服务、细致入微的安排,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民主街道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张植塽、宋达)
来源:敦化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