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资本家遵守劳动法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人的罢工和对抗,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敢打敢拼。
这个原因的确存在,但只是表面。
咱们普遍知道,劳动法、40小时周工作制、双休这些咱们口中的“打工人福利、待遇”,是西方工人经过近两百年的抗争,从资本家手中争取来的。
因为我们是解放后1953年才开始进入工业时代,所以很多方面都是借鉴的西方“先进”经验。可惜的是咱们在劳动制度上借鉴了西方框架,但配套体系始终未能完善。
被咱们批判很多的:单休、免费加班、打工维权难,企业违法成本低等职场劣迹,都是因为“精髓”缺失。
这方面和西方对比非常明显,比如:
德国《工作时间法》规定了,如果企业强制员工超时工作,需按照每小时工资的1.5倍支付赔偿。累计违规三次,就要面临巨额罚单风险。
2019年时,电商巨头亚马逊一处德国仓库,就因违规超时要求临时工加班,被勒令支付230万欧元巨额赔偿,这金额相当于该仓库全年利润的12%。
法国《劳动法典》第L8113-1条中,将企业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定性为"奴役剥削罪",最高能判处10年监禁。
2021年巴黎建筑承包商因强迫工人每周工作72小时,企业老板被判了3年,公司资产也被冻结。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可当违法逐利惩罚远远超出所带来的收益时,资本难免要掂量掂量,毕竟他们不傻。
你肯定在想,要是咱们的制度,也能有如此力度就好了。是的,每个打工人都向往外企,羡慕人家的薪酬和福利。但是很多人不了解,认为外国老板慷慨仁慈,其实根本不是,他们也是被逼出来的。
怎么被逼的,得分好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罢工。
工业革命让西方逐渐从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转变为工厂模式,工人开始出现。那些掌握关键技术或生产资源的人,慢慢成了资本家,而贪婪又让资本家剥削属性变得越来越强,工人渐渐沦为他们牟利的“工具”。
刚开始有点像奴隶制,但不同的是,奴隶的拥有者要完全负担奴隶的吃喝拉撒。而工人,只需支付一些工资,维持他们生存即可。又因为让“工具”每天多干活几小时,不仅能创造更多“价值”,还能减少“生存”成本,压榨就这么自然而然出现。
哪里有压榨,哪里就有反抗。
工人们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这道理,于是受不了压榨的打工人们一合计,便“揭竿而起”。他们手里有棍有枪,敢打敢闹,一心贪图利益的资本只能无奈妥协,反而是尝到反抗甜头的工人们,为了延续反抗,组织了“工会”站在资本对立面,形成了一个保护工人利益组织,并且日渐强大。
不要小看了工会力量,2023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组织汽车工人罢工,造成通用汽车每日高达1.15亿美元损失。40天后,通用汽车被迫接受工会要求:包括时薪提升25%、取消薪酬双轨制等。
这种"以战止战"模式,让资本家们宁愿“常态性”守法也不愿去招惹工会,这是一种“集体谈判权”暴力美学典范。
第二方面,选举制度影响
西方每隔4-5年的全民选举制,让执政党不敢忽视绝大多数“工人”选民手中的选票,在选举和执政过程中,为争取工人选票而“示好”。
2019年大选,英国工党为了拉票,提出了"四天工作制"主张,逼得保守党不得不在《就业改革法案》中,加入了对于企业加班限制和惩罚条款。
这种因为选举而进行的政策改革,会逼着资本家们站队,甚至提前采取措施,超前超额遵守劳动法。
第三方面就是时间了。
西方比咱们早100多年进入工业时期,长期以来在众多领域对全世界呈现出碾压优势,因此他们拥有商品的绝对定价权,而落后国家,却议价资格都没有。
由此为他们带来了异常高额的经济回报,让他们得以收割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财富。也因此,即便在劳动法、制度如此“变态”的情况之下,仍然能够保证员工在短时间工作享受到超高福利待遇的资本。
再有呢,就是西方的制度也在不断改变,比如资本为了维持掠夺,通过政治献金弱化劳工政策,执政党需要平衡“工人选票”与“资本干预”等等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再来看看咱们。
现在来看,咱们可以算作暂时的反面案例吧,因为咱们只是照搬了人家的制度,但是却没有相应体系支撑。
有些企业设有工会,但企业里面的工会人员,工资都是企业开的,能为员工说话吗?
而一些工业园区、行政区的工会,跟企业的关系比跟“工人”亲太多,所以不免变成形式主义,表面功夫做得很足,但一到实事上,P都不敢放一个。
而罢工、游行、选举倒逼这些,在咱们国家也不现实。
咱们现在的问题是:制度不够健全、细致,执行上存在力度弱、周期长的缺陷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很多,比如发展历程、文化差异、法律体系、人口数量、产业利润、基本国情、经济全球化、西方对咱们的封锁等等。
所以呀,咱们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毕竟咱们只用了近40年就走完了人家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
咱们现在遇到了问题,西方也好不到哪去。前面这几十年,咱们属于是“摸着”石头过河,西方就是那块石头。
现在咱们在人才储备、科技水平、全民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已经追上来,以后恐怕没有石头可摸,得靠自己去“开山架桥”,走出一条适合咱自己的路。
如今面临的就业难、结婚率出生率骤降、老百姓生存压力大、内需疲软等众多问题,其实都源自于“模仿”西方。
今年开始教育减负、高中双休、欧盟法案禁止加班倒闭大企业改革,这些都是咱们主动或被动做出的改变。
当一切运行良好的时候,自然是维持现状;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用想肯定做出改变,才能解决问题。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唯一不变的规律是,一直在变。
看过一篇文章给出的一个方面的解决办法,我很认同。大的政策、方向需要时间去论证和研讨,但可以先从一些小的方向做出试探性改进。
比如严格执行起来40小时周工作制,超出40小时以外的工作时间,必须支付加班费,并且加班费率要随时间的多少而增加——5小时内按基本时薪,5-10小时1.5倍时薪,10-20小时2倍时薪。
一旦严格执行,也许并不能让加班一下子就会消失,但能让加班一点点瓦解制止崩溃。
职级对标2023年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平均每周工时长达66小时,虽然互联网作为新兴行业通常加班都有加班费,但很多私企只学到了加班,却不肯付加班费。
所以,在很多小城市,单休和加班严重主要就是因为免费,老板觉得不用白不用。如果加班必须支付加班费,那老板肯定要对比成本和收益。其实老板很清楚,你上了一天班,累得够呛,加班效率很低,付费让你加班绝对是亏本买卖。
单休也是这样,哈佛商学院2018年研究报告显示,企业员工价值产出与工作时常成反比,在第六天时价值产出下降23%。这种情况,基本的管理者清楚的很。
因此,如果能严格执行40小时和付费加班,工作效率和产出并不会降低。美国福特汽车,早在80多年前就用1年时间内,工厂的真实数据证实过这个“产出效应”。
当加班瓦解,双休成为常态时,还能带来诸多方面的改变。
首先就是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年轻人谈恋爱、中年人陪孩子。人动起来了,自然而然需要消费,于是服务业被带动起来,经济也会被带动起来。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产业调整从制造业淘汰的人,以及每年近千万的毕业生,可以被服务业吸收,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人们有了稳定工作,收入有了保障,自然就会结婚、生育的生活期待。
当然了,我说的很笼统、很不专业,就是表达这么一个意思,说的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最后总结一下吧:
当前全球都难,咱们老百姓更难,但咱得相信高层,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
打工人权益保障既是社会正义,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咱得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也要能宽容生活中的不容易,才能过好自己小日子。
未来的改善需各方共同努力,咱们要对此抱有信心!
全文完,感谢阅读,喜欢请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