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红海局势也随之紧张。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胡塞武装以“支持巴勒斯坦”为由,在红海连续袭击“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国际航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中俄接到求救信号,引发广泛关注。
红海危机(资料图)
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对以色列频繁发动导弹和无人机攻击,并将行动范围扩展至红海。其在红海的袭击行动,导致多家国际航运企业暂停红海航线运输业务。截至当地时间2024年1月21日,日本三大航运公司已决定所有船舶停止穿越红海海域。在截至2024年2月18日的一周内,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降至205艘,比平均水平低近60%。自2023年11月底以来,苏伊士运河每周的通行费收入下降了40%,降至2800万美元。红海水域的紧张局势意味着巴以冲突外溢风险加剧,已波及国际海运。
在此紧张局势下,中俄接到求救信号。一方面,一些受胡塞武装袭击影响的国家和企业,期望中俄能发挥影响力,协助维护红海航运安全。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关注中俄在这一复杂局势中的立场和行动。对于中俄而言,是否提供帮助,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红海危机(资料图)
从国际责任角度看,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维护该地区安全稳定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方一贯主张维护国际水道安全,反对袭扰民用船只的行为。中方认为,各方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应为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发挥建设性负责任的作用。
从地区局势角度分析,若中俄参与解决红海危机,可能对地区局势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需考虑到地区局势的复杂性。胡塞武装的行动背后涉及多方利益博弈,包括巴以冲突、也门内战以及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使中俄陷入不必要的纷争。
在此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迅速表态。王毅指出,中方对近期红海局势急剧升温深表关切。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中方呼吁停止袭扰民船的行为,维护全球产供链畅通和国际贸易秩序。安理会从未授权任何国家对也门使用武力,应避免给红海紧张局势火上浇油,推高地区整体安全风险。必须强调的是,红海局势紧张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突出表现,当务之急是应尽快平息加沙战火,防止冲突进一步扩大甚至失控。各方有必要依法共同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同时切实尊重包括也门在内红海沿岸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红海危机(资料图)
王毅外长的表态,明确了中方在红海局势上的立场。中方主张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武力冲突和对民用船只的袭击。同时,中方强调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即平息加沙战火,防止冲突外溢。这一表态不仅体现了中方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也为解决红海危机提供了建设性的思路。
对于俄罗斯而言,其在中东地区也有着重要的利益和影响力。俄罗斯与中东国家保持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在红海局势上,俄罗斯可能会与中国保持协调,共同推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危机。俄罗斯也会考虑自身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避免因参与红海危机解决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红海危机的解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中俄作为大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俄需要在维护国际责任和自身利益之间找到平衡,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和合作,推动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维护红海水域的和平与稳定。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为解决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支持,从根本上消除红海危机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