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民间河长王吉勇: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剑

3月15日上午10时许,推开王吉勇办公室的门,他正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平时太忙了,只有在周末加个班写一下河流调研报告。”写报告的同时,王吉勇还会关注全省巡河志愿者微信群里的巡河动态。

今年48岁的王吉勇是贵州省级民间河长,曾获2019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评选的“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


王吉勇和志愿者清理花溪河里的水葫芦。受访者供图

2017年起,王吉勇连年被聘为全长325.6公里的三岔河省级民间河长,和他一样的省级民间河长全省只有34人。34个民间河长,正好对应34条省级河流。此外,他还对全省各地志愿者巡河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向当地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去年一年,共推动924个问题得到解决。

2014年王吉勇与同伴共同创建了贵阳黔仁生态公益发展中心,成为“贵州河流日1+2行动”发起组织之一。

6年来,“贵州河流日1+2行动”内涵不断丰富。全省志愿者、民间河长、大学生社团等个人和团队因地制宜开展巡河护河、巡林护林、净滩、河长制与河湖保护宣传、垃圾分类与绿色低碳、生物多样性调查、外来入侵物种防治、气候变化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在王吉勇的电脑上,收集保存了大量各地志愿者团队在巡河中发现问题的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他会选择一些典型的问题整理后向河流所在地的相关管理部门反映。

“一次不行,就多次反映。”经过志愿者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和坚持,6年来,多条河流流域内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作为河湖志愿者,我不是一个人在做事,通过巡河护湖等行动,把一个人变成一群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是王吉勇对民间河长的认识和定位。

这些年,乌江、赤水河、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横江、牛栏江、清水江等贵州的大河,都留下了王吉勇的足迹。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去各地与志愿者一起巡河,同时向他们传授自己多年的巡河经验。

“看到反映的各类问题最后得到解决,这让志愿者们的巡河工作得到了肯定,也是大家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王吉勇说。

来源:贵州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