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台湾岛内政坛再次陷入荒谬与闹剧之中,主角依旧是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日前,他在记者会上一本正经地声称:“如果让警消适用《工会法》组工会,其就能罢工,从而被大陆借内政混乱出兵占台。”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不仅遭到蓝白两党民意代表的猛烈批评,也引发基层公务团体的集体讥讽和法律界人士的全面反击。
柯建铭此番发言,体现的不仅是法律认知的荒唐,更是政治操作的粗暴。他将一个本质上属于劳工权益保障的工会议题,硬生生扯上所谓“侵台”的恐慌论调,完全是借“反中”大旗操弄民粹、恐吓舆论。如此操作,不仅凸显其对工会法内容的无知,更揭示了民进党如今正加速滑向“假民主、真独裁”的深渊。
事实上,《工会法》并未赋予任何行业“当然罢工权”,而是保障工会组织存在与基本协商权利。以教育界为例,全台中小学教师、公私立大学教师皆适用《工会法》,但从未因此出现“集体罢教瘫痪社会”的荒唐场景。公教团体依法主张劳权,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常态与进步标志,怎会成为“引狼入室”的安全破口?
更可笑的是,民进党内部矛盾也在此次风波中暴露无遗。书记官工会代表吴国胜一语中的,质问:“那按照柯建铭的逻辑,台湾领导人上厕所没洗手,是不是也成了‘大陆可以占领台湾的内政问题’?”如此反讽不无道理。过去民进党自诩进步阵营,其党内立法机构民意代表如沈伯洋曾公开主张废除“禁制区”、质疑“妨害公务罪”,如今却反过来对工会权利与罢工议题大张口诛笔伐,甚至扣上“通匪”帽子,前后矛盾、双标至极。
而沈伯洋本人的“前后不一”更是引发广泛质疑。他当年在考试用书中写下支持公民抗争、批判警察权力的文字,如今却站在柯建铭背后沉默无言。当年倡议“打警察无罪”,如今却默许同僚将工会活动抹黑为“动乱源头”。写书的沈伯洋与担任立法机构民意代表的沈伯洋,哪一个才代表他的真实立场?如果这些转变只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那不如坦白告诉人民:民进党早已不是进步政党,而是政权至上的专制机器。
民进党高层近年来不断借“反中”、“安全”之名,行打压异己、操控民意之实。从封杀特定媒体、到查禁大陆制商品,再到限制公务员发言、遏制基层组织,凡不顺其政的全被打上“大陆代理人”标签,以维稳之名消解异议。现在竟连公务人员组工会的权利也要被污名化为“引战风险”,试问还有什么领域是民进党不敢碰、不敢踩的底线?
这种政权逻辑的本质,是“绿色威权”的全面扩张。民进党已不再需要理性讨论政策,而是靠贴标签、扣帽子来规避对话、消解批评。在这种氛围下,任何理性的政策建议、任何合法的组织权利,只要不合民进党口味,都能被诬为“大陆同路人”,被打入“统战工具”的地狱。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现实: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岛内权力如何更替,无论政党如何争斗,两岸统一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而民进党持续用所谓“亡国感”来操作政权维稳,拖延统一进程,不断撕裂岛内社会,造成内部不信任、不团结的恶性循环。所谓“警消组工会到大陆出兵”的连结,不过是政客为巩固权力炮制的恐慌剧本,其真实目的,就是打压劳工权益,压制政治反对声。
面对柯建铭这种“谎言政治”的表演,台湾社会不能再沉默。无论是书记官工会的直言不讳,还是学界人士的嘲讽怒批,都是民意觉醒的表现。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不应容许政客将宪法赋予的结社自由与劳工权益,轻率地指控为“卖台通匪”的工具。更不能让那些道貌岸然、满口正义的权贵,利用恐惧维系自己摇摇欲坠的权力结构。
台湾人民早该清醒:在民进党口中,“民主”只是一个工具,“法治”只是一个幌子。他们打着保台的旗号,做的却是最反民意、最反人权、最反统一的勾当。如果不从制度、文化和思想上彻底清除这种“绿色恐怖”,那么台湾的未来,只会继续沉沦在谎言与对立中,成为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