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分,在苏州姑苏区网师园公交站台,老乘客李阿姨抱着6盒刚出锅的鲜肉月饼翘首以待。当看到熟悉的9006路公交车缓缓进站,她快步迎向驾驶室:“李师傅,趁热吃!这几盒月饼你和同事到饭点了先充充饥。”

这位李师傅,就是近日刚获评苏州市劳动模范的苏州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姑苏公交分公司9006路公交车驾驶员李敬增。他驾驶的公交车辆,每日穿梭于姑苏街巷,承载着市民的日常出行,更连接着司机与乘客间的温暖牵挂。2005年从部队退役来到苏州后,李敬增用20年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坚守,诠释着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真谛,书写了一名平凡劳动者与“福气之城”双向奔赴的温情篇章。

“车轮往哪转,心就得往哪靠。”这是李敬增常挂在嘴边的话。2005年,当他从部队退役选择做一名公交车驾驶员时,战友们都表示不解:“在部队当汽车兵多年,你的驾驶和修理技术都很棒,自己弄辆车跑货运也能挣不少钱,为什么去开公交车?”李敬增憨厚一笑:“方向盘大小不重要,能载着老百姓奔向好日子就成!”

入职多年来,在部队荣膺“优秀士兵”的经历,被李敬增转化为十米车厢里的服务准则。当其他线路陆续采用自动报站系统时,他坚持人工报站三年,硬是把吴侬软语练得字正腔圆。“报站不仅是提醒,更是交流。”老乘客周明德记得,每逢雨雪天,李敬增洪亮的声音总会不厌其烦地叮咛:“后门踏板滑,大家扶稳啊。”

在2022年深秋的观前街站台,85岁的蒋珍玲摇着轮椅张望,李敬增小跑着下车,熟练地将老人抱进特需座位,固定好轮椅后,从驾驶室取出毛毯盖在老人膝头。这样的“公主抱”,他已经坚持了整整七年。“小李身上有股‘轴’劲,他自制的《特殊乘客服务档案》32页记得满满当当,连哪位乘客晕车要坐前排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线路长王伟说。

李敬增的驾驶室像个百宝箱:姜茶包、充电线、老花镜,甚至备着糖尿病患者的饼干。这些物件见证着爱心的裂变——曾经受助的大学生送来急救手册,外国游客留下多国语言感谢卡,八旬书法家吴载华连续10年为他写春联。而由他带来的更深远的影响还在公交行业延续。他发起的“9006爱心小组”目前已发展至83人,累计帮扶孤寡老人112位,化解乘客突发疾病等险情37起。2024年,苏州公交系统开展“敬增式服务”培训,助力2000多名司机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李师傅教会我们,善良需要智慧。”90后司机张晓雯展示着自制的《苏州方言服务手册》,封面上印着李敬增的话:“服务不是做样子,要想到别人心坎里。”

2025年春节,苏州推出“无站立式旅游专线”,李敬增担任首班车司机。寒山寺外的站台上,他搀扶腿脚不便的游客时,意外听到熟悉的乡音——年迈的父母瞒着他从河南赶来,在车厢里守了整整三趟车。“儿啊,你帮扶那些老人,就像在照顾我们。”父亲的话让他瞬间泪目。夜幕降临,李敬增习惯性地绕道护理院。值班护士打趣:“李哥比打卡机还准时。”给张阿婆喂完最后一口馄饨,他轻轻拭去老人嘴角的汤汁。窗外,护城河的灯火倒映在车窗上,仿佛无数温暖的星星在流动。

车轮滚滚,载不动人间温情;岁月流转,磨不灭军人本色。李敬增让爱心在公交线上传递,也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他用15年30万公里零投诉、零事故的行程记录,将公交车厢变成传递善意的流动驿站,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苏州最美退役军人、苏州市道德模范、苏州市金牌服务标兵等荣誉。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有一个暖心故事,这是军魂的延续,更是每一位乘客对李师傅由衷的肯定与感谢。而在李敬增的心中,公交事业早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践行雷锋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正如他常说的那句——“只要还有人需要帮助,我的公交车就不会到站。”

(江苏工人报通讯员 钱茹冰 段向阳 朱熙君)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