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1月26日,有一个历经光绪、宣统、民国到新中国四个朝代,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等中国近现代史大事的一位97岁高龄老人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他入党宣誓的实况。他的名字叫周武彝,他有什么光辉革命历程?
周武彝
1888 年 2 月 6 日,南京江宁镇六郎桥的一片菜园之中,一位正在辛勤劳作的佃农诞下一名男婴。因两个哥哥早逝(另有资料说只二哥早夭),父母对这个孩子倍加疼爱,为之取名周武彝,且节衣缩食送其入私塾读书识字。
不久,由于在南京生计难以为继,全家迁回父亲周笃原籍湖北武穴市(原广济县),靠租种学田兼为他人撑木排维系家计,虽然生活困难,但父母仍旧节衣缩食供周武彝继续求学。
1908年周武彝在武穴同乡湖北省议员刘锡侯保荐下,考入湖北陆军国立小学堂,并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元月提前一年毕业,考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正在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学习的周武彝和雷洪、耿丹等人踊跃参与,先后参加了攻打制台衙门和蛇山防御战,一天之内打退了清军的几次反扑。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周武彝因功被任命为军务部军事检查员,负责押运库银工作。
11月3日,黄兴来汉受命担任战时总司令,当时汉阳战斗十分危急,黄兴下令组织敢死队,周武彝踊跃报名参加,随黄兴渡江与清军决战。
1912年春,周武彝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1916年,再入北京陆军大学,攻读军事理论和研究高级战术。1920年秋他到湘军第二师任参谋兼第六团团副。
1922年,第六团驻守湘潭、湘乡一带,由周武彝主办军训。当时,彭德怀和黄公略都在第六团担任排长。周武彝对彭、黄二人赞赏有加,将他们选送到长沙讲武堂进习一年。结业后,黄公略曾到团部向周武彝报告过学习成绩。周武彝晚年回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件事。
北伐期间,周武彝以一营兵力直取长沙,缴枪2000多条,俘敌3000余人,被唐生智评为取长沙首功,并于1926年10月,周武彝被提拔为第八军第二师第五团团长,后又因打垮北洋军阀陈调元的王普部升任为副师长兼第五团团长。
1927 年 4 月,蒋介石挑起“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唐生智指挥第四军、第三十六军等部队东征讨伐蒋介石。周武彝是唐生智讨蒋的中坚力量,率部向长江上游的谭延闿、鲁涤平部发起进击。唐生智讨蒋失败后,唐生智通电卸任,东渡日本躲避祸端,周武彝愤然离职,回汉口赋闲。
1929年12月1日,唐生智与冯玉祥、阎锡山、韩复榘等75名高级将领第二次反蒋。当时周武彝任第四军副军长,再次追随唐生智反蒋。只可惜此次反蒋,先是阎锡山中途变卦反而投靠蒋介石,后是河南地区突降大雪,唐生智率领的湘军只穿着草鞋,致使战斗力大降,在驻马店遭到杨虎城两个旅偷袭伤亡惨重,被迫第二次通电卸任逃亡东南亚。周武彝也遭蒋介石通缉隐匿于汉口。
1937年1月,周武彝被唐生智任命为粤汉铁路管理局军事专员办公室主任。1937年7月7日,全国各干线的军事专员办公室改为线区司令部,周武彝任粤汉线区司令部司令。线区司令部的工作重点,是尽其最大的运输能力满足军事上的需求,以保证粤、桂、滇等部队以及军需品及时转送前线。
左侧为周武彝老人
1937年淞沪战役打响,急需增援部队。周武彝指挥粤汉线区司令部调集运力,及时将一五九师、一六〇师、一八七师及教导旅4万余人,由广东经粤汉、浙赣、沪杭铁路送到上海前线。淞沪战役后,大陆沿海被日军封锁,进口的军用品大部分都只能从九龙、深圳、广州装火车北运,铁路成为日军轰炸的重要目标之一。
日军飞机每天从停泊在南海的战舰上起飞,疯狂轰炸粤汉铁路南段的车站、桥梁和列车。周武彝指挥线区司令部事先在重要桥梁、车站附近配备了必要的抢修器材,一俟敌机离去,立即进行抢修,做到随炸随修,尽量延长夜间行车时间,以提高军事运输能力。
粤汉铁路粤北九泷十八滩
1937年南京保卫战前夕,国民政府迁往武汉、重庆。所有军政机关、人员、眷属及物资、军品,除由长江水路西运外,大部分集中在武汉江边的徐家棚车站,经粤汉铁路南运。徐家棚车站待运的器材、军品堆积如山。周武彝指挥线区司令部将一部分军品改在鲇鱼套车站启运,缓和了徐家棚站设备不足、运力薄弱的困境,及时完成了迁移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任务。
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爆发。周武彝率领粤汉线区司令部与铁路局一道,昼夜不停地组织抢运人员物资。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武汉迁往内地的工厂有230余家,撤出物资十几万吨,撤出科技人员1万多名,除部分由长江航运和公路运输撤出外,大部分由粤汉铁路运出。
1938年1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长沙大火”惨案。放火的军警来到麻元岭时,周武彝命令宪兵班长把守门口,不准来放火的军警轻举妄动,军警吓得赶紧走了,北站医学院那一带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此时,铁路上还有300余军用车辆摆在存车线上,必须尽快疏散出去。周武彝亲临现场指挥,奋战一天一夜,终于把几百辆军车安全从长沙疏散出去。
1939年12月,日军调集3个师团约7万兵力,分三路向粤北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进犯当时的广东省会韶关,打通粤汉铁路,激战十余天,敌我双方伤亡不少,据点得而复失。
驻长沙、株洲一带的五十四军三个师需要立即增援粤北。周武彝接令后派出副司令坐镇株洲,暂停一切旅客列车,移供军用,部队一到站立即组织上车,在两天多的时间里组织开行30多趟军列,将五十四军三个师援兵全部按时送达目的地,为粤北大捷奠定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新组阁,将抗日名将冯玉祥及一些老将发榜退役。退役榜单上冯玉祥名列第一,周武彝名列第二。
1946年1月,周武彝在老朋友石志仁邀请下,出任平津铁路管理局副局长。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周武彝带领一部分职工、家属疏散到湖南长沙。
湖南和平解放期间,由于周武彝在保护捞刀河、浏阳河两座铁路大桥和长沙地区的铁路机车、器材等方面有功,中国人民解放军城工部特意为周武彝颁发了保护令,上书:
“兹有粤汉铁路高级顾问周武彝于本军此次南征时,对该路衡岳段员工警彷徨之心理颇多诱导且能加以掌握,并对桥梁、机车、材料等亦曾直接间接力图保全免遭破坏,以望无私无畏之精神贡献人民,殊足敬佩希。本军各部首长同志于解放长沙时妥于保护。”
建国后,周武彝先后担任了衡阳铁路局顾问、长沙办事处处长、武昌分局副局长、衡阳分局副局长、广州铁路局顾问、政协湖南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委员和第四五届常委等职,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62年,周武彝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亲切接见了他。
1989年12月13日,周武彝在广州去世,享年一百零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