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明目张胆地撒谎,甚至懒得编造一个像样的借口,那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不需要你相信,也不在乎你愤怒。

说明你的质疑,根本无法撼动他们的傲慢。你的意见和态度,软弱无力。

3月26日,四川平昌的家长反映某小学门口,穿着马甲的学生,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搜身检查。并且这种情况每天都在进行,且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主要是针对零食的携带。

这其实很好理解,你自带零食,他也自带零食,那校长小姨子开的超市还怎么挣钱?

可校方的回应亮了,他们竟然称,这是学生间的自发行为,旨在防范刀具入校。

说谎打个草稿,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举动。



重新定义“自愿”后,又开始重新定义“自发”了。

这要是“自发行为”,那得是何等恐怖的校园生态?一个学生霸凌全校学生,还能每天“依法”进行,这哪里是默许,根本是授意。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在校方的庇护下,持续了许久,直到家长发声才被曝光。

这根本就是没把观众当人啊,摆明了一副你爱信不信,不信又能拿我怎样的态度。

就喜欢你们那种看我不顺眼,又干不掉我的样子,是吧。所以干脆连编个像样点的理由都懒得编了。

这是我们的学校,教书育人的地方。教育尚且如此,其他地方会是何等模样。

就事论事的来说,校方为何对此敢做不敢当,原因是很简单的——他们清楚这件事不合法,但更清楚,即便违法了,也大概率不会有任何后果。根据国内法律的规定,除了特定场所,比如机场安检、执行公务的公安机关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搜查公民身体,即便你以安全为理由。

所以严格来说,学校违法了。别说搜零食,就算你用“搜刀具”这样的借口,也没用。

然而呢,搜身的事情并非偶然。5个多月前,云南某高中让学生在校门口排队搜身的事情同样上了热搜,后续不了了之。



一种新的、属于某些群体的特殊能力:违法无需顾忌,撒谎不必精致。

也正因此,已经到了他们根本不在乎外界信不信的程度。对学校、或者其他一些部门来说,出了事或者上了热搜,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行。事关地方形象,地方网信办、政府部门会出手。

后果呢?

当然是搜身的学校会越来越多。毕竟不会受到处罚的违法,有何不可呢。不是有句话这么讲的么:赚钱的路子,都写在法律里。

而不从法律的角度入手,想着靠“良心”规范行为,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3月26日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荒诞程度拉满的新闻:某地一“人民医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被处罚。

怎么处罚的呢?

警告。



这可是三甲医院,连三甲医院都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了,其他医院看不见的角落里,会脏成什么模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严重的“失误”,说难听点简直是谋财害命的行为,他们怎么敢。

很简单,就算被发现了,一个“警告处罚”就能揭过。就好比你给别人下药,被查出来后,他把你叫过来“骂一顿”,这事儿就算完了。

违法而不受罚,违规而无后果,这是最危险的信号。

于是,他们不仅这次敢,下次照样敢。下一次的搜身,也就已经在路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