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江苏泰州千垛景区的油菜花田里拍照打卡 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烟花三月,正是一年春好时,各地纷纷奉上文旅“大餐”。江苏泰州发布近40项文旅活动,诚邀长三角游客游览特色风光、感受泰州人文之美;山东烟台推出“坐着高铁游烟台”系列文旅产品,为游客打造“经一站、赏一城、美一路”的游玩体验;辽宁大连以“春意山海 花漾大连”为主题,推出30个打卡点位和八大主题文旅产品……在多地的文旅产品中,“3小时旅游圈”线路频繁可见,这一微度假旅游模式因短途、便捷,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新选择。

挖掘潜力 驱动文旅产业新增长

以北京为例,携程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3小时旅游圈”订单量同比2023年全年增加10%,消费金额同比增加7%。携程研究院分析师周慧婕认为,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出行更便捷。如区域内基本形成了1至1.5小时通勤圈,提高了旅游的可达性。


浙江嘉兴南湖夜景美不胜收 南湖景区供图

以景区为例,浙江嘉兴南湖景区的主要客源来自“3小时旅游圈”内的江浙沪地区,游客占比超过50%。去年,辽宁天桥沟景区来自“3小时旅游圈”的游客占比更是达到60%。近年来,这一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旅旅行跟团游和周边游的订单数据显示,相比2023年,2024年周边游、短途旅游产品销售额呈现增长趋势。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期间,高铁3小时圈内的旅游产品受到游客青睐。这一现象既源于消费者对“轻量化度假”的需求,也得益于目的地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聚焦‘时间性价比’‘体验轻量化’和情感共鸣三大核心需求,为亲子家庭客群、年轻客群及银发康养群体提供差异化旅游方案。”中旅旅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周边酒店套餐、周边跟团多日游、主题专线游、城市近郊游以及亲子研学套餐等产品类型备受市场欢迎,它们以短途高频、主题明确、行程灵活为特点,强调小半径、深体验和强社交,成为市场上复购率较高的主力产品。

顺应趋势 便捷与多样化并存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分析,从旅行社业务数据来看,“3小时旅游圈”相关产品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新兴模式正崭露头角,其产品多以亲子、自驾、露营为主,出行方式以自驾或高铁为主。城市周边信息和服务获取便利,游客通常在旅游平台自行购买门票、预订住宿。

“尽管‘3小时旅游圈’与传统旅行社组团业务关联减弱,但地接服务却蕴含机遇,如成都某旅行社组织当地金牌导游讲解三星堆遗址,预约火爆;本地深度游引导以及美食推荐等组合服务产品受到游客欢迎。”徐晓磊说,“3小时旅游圈”的兴起重塑了旅游市场格局,旅行社须顺应变化,挖掘地接服务潜力。

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自驾游成为“3小时旅游圈”的重要出行方式。长三角旅游协会自驾游与房车露营联盟秘书长江晓亮表示,自驾游出行更加偏向个性化与碎片化。“目前,年轻人更倾向于探寻小众、有特色的度假休闲目的地,追求独特的旅游体验,喜欢以小团形式出游,注重个人感受和情绪的释放。融入当地生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自驾旅游的重要诉求。”江晓亮说。

针对微度假自驾游游客的需求,辽宁天桥沟景区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务与产品。景区规划了多条不同难度与风景特色的自驾路线,同时,打造特色露营基地,开设亲子互动体验区等。

创新特色服务 综合提升旅游体验

为实现差异化发展,多地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提升旅游体验。天桥沟景区充分利用东北抗联资源,打造红色研学线路,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抗联精神的洗礼。辽宁天桥沟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晓军介绍,景区依托森林资源,开发森林康养项目,建设了森林氧吧、康养步道,还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举办枫叶文化节,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

嘉兴南湖景区也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服务和产品进行升级。除常规交通船可前往湖心岛外,景区还推出了鸳湖茶吧、船游禾城、环城河夜游等特色船游产品,以满足散客和家庭休闲游需求。针对旅游高峰期经常遇到的停车不便等问题,浙江南湖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庄李冰表示,景区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协调开放景区周边广场、沿线道路的临时停车位。景区内部也会根据客流变化优化调整车位,最大限度缓解停车压力。

对于即将到来的清明小长假,庄李冰表示,景区在各方面都做足了准备。“景区将最大限度地营运调度游船,做好游客输送和接待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产品方面,将加大‘船游嘉兴’品牌的推广,引导游客体验南湖船宴、水上茶吧及运河休闲船游。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庄李冰说。

中旅旅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上下功夫,推出更多主题线路,针对银发族和亲子客群,打造慢游动线和分龄教育课程。

面对“3小时旅游圈”带来的变化,徐晓磊表示,旅行社需与时俱进,创新产品与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他建议消费者选择有品牌、有资质的机构,确保旅游体验。(记者 李荣坤)


关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资讯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王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