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抗美援朝的“万岁军”38军,几乎无人不晓。38军以顽强的战斗意志,创造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奇迹。彭德怀闻讯激动万分,大笔一挥,亲自在嘉奖令上写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万岁军”的称号从此名震天下。



俗话说得好,强将手下无弱兵。38军战斗作风顽强勇猛,擅长打硬仗恶仗,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铁打的”军长梁兴初

一、打铁出身的四野虎将

梁兴初,四野有名的虎将,高个子,瘦长脸。因为几颗大门牙外凸,笑起来尤其明显,遂获外号“梁大牙”。将军一生戎马,其人生经历也颇为传奇。



梁兴初是江西吉安人,从小不喜读书,顽皮异常。梁兴初的父母因此很头疼,送他去学手艺以谋生。梁兴初学过理发、裁缝,但这些看起来轻巧的活儿,他都没心思学。于是,被父亲送去学打铁。打铁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但少年梁兴初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且一干就是三年。

1930年,朱毛红军来到吉安,梁兴初离开铁匠铺,参加了红军。三年的打铁经历,锻炼了梁兴初的体魄,也磨炼出了坚韧的意志力。参加红军后,梁兴初作战勇敢,每次都带头冲锋在前,没过几个月就当上了班长。

当上班长后,梁兴初打起仗来就更加带劲了。红军反“围剿”期间,梁兴初总共负伤六次,其中有两次是胸部和头部中弹,险些丧命。由于梁兴初每次都大难不死,大家都说他是“铁打的”。

1934年,梁兴初随中央红军踏上漫漫长征路,此时他已经升任营长。长征途中,梁兴初再次负伤,伤愈后担任红一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甘肃,中央红军下一步该去哪里,却一时没有定论。红军急需获取外界信息,以做出判断。毛泽东把梁兴初叫来,让他带着侦察连去哈达铺弄一些“精神食粮”回来。

梁兴初领受了任务,让侦察连全都穿上国民党军服,自己则摇身一变,成了国军中校。就这样,梁兴初率部迅速控制了哈达铺,还碰巧俘虏了国军鲁大昌部的一个少校副官。这个少校副官正好随身携带着一些国民党的报刊杂志,梁兴初干脆连人带报一起送到了军团部。

毛泽东浏览完梁兴初送来的这些报刊,精神为之一振。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报刊上获悉,在陕北居然还存在着一支红军的根据地。毛泽东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大手一挥道:同志们,我们去陕北!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找到了落脚之处。

抗战爆发后,梁兴初在115师685团任营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取得平型关大捷。之后,他又率部到鲁南苏北一带抗击日军,打出了威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梁兴初率山东军区第1师从陆路开赴东北。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山东1师终于到达辽西兴城。之后,山东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1纵1师,梁兴初任师长。

梁兴初进入东北打的第一仗,就是有名的秀水河子歼灭战。1946年2月,杜聿明令国军沿北宁线两侧分三路扫荡,企图消灭我军。其中北路国军13军89师的266团和265团一个营,已进至法库以西的秀水河子村。

当时根据停战令,我军已经一退再退,而国军却大踏步进军。林彪准备本着自卫反击的原则打一仗,以煞煞国军的威风。中央亦致电说:“不要多战,务必一战大胜”。

林彪令梁兴初率1师,彭明治率3师7旅,包围秀水河子村的国军。战前,林彪重点强调了“一点两面”的战术。13日晚,我军对秀水河子村发起总攻,国军凭借美式装备顽强死守,等待援军。战斗开始后,我军战士迎着国军机枪的密集火力猛打猛冲,战局一度僵持。

1师一营长发现,这么硬拼伤亡太大,要重新选择突破口。经过仔细侦查发现,附近有条水沟直通村内。于是我军沿着这条沟出敌不意突入村内,敌军顿时陷入混乱。我军战士在黑夜中与敌军展开肉搏战,至凌晨战斗结束,共歼灭国军4个营。

秀水河子战斗,是我军到东北之后打的第一场歼灭战。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极大地振奋了我军士气。战后,林彪在嘉奖令中特别表扬了梁兴初的1师:

“此次歼灭敌八十九师之战,我军各部队皆为英勇,尤以梁兴初、梁必业师全体指战员士气极高,战斗中甚为英勇,在指挥上能掌握“一点两面”战术的精神,彻底集中兵力,该师在战斗中进展迅速,连克敌数村庄。此种作战精神与作战指挥方式,殊值得仿效。”

此后,梁兴初又率1师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战斗等重要战役。梁兴初带领1师在历次战斗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使之磨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野头等主力部队。

二、强将手下无弱兵

1947年8月,林彪、罗荣桓把梁兴初叫来谈话,准备任命他为刚刚组建的第10纵队副司令。

梁兴初进门后,罗荣桓就讲明让他去带一带10纵,当10纵副司令。罗荣桓耐心地讲着,梁兴初一声不吭地听着,其实心里边不太乐意。

梁兴初之前担任过1纵副司令兼1师师长,之后又担任6纵副司令兼16师师长。1纵和6纵可都是主力纵队,这次要调任新组建的10纵,还是担任副司令。

罗荣桓看梁兴初不说话,问他怎么想的?梁兴初平时就敢说敢做,胆子又大,干脆直言不讳地说:“我宁做鸡头,不为牛尾。要当就当司令,副职不干,宁愿回一师当师长!”

罗荣桓一瞅,梁兴初满脸不高兴,这是闹情绪了。罗荣桓笑着看向林彪,林彪沉默片刻,只说了一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梁兴初不但没挨批,反而争取当上了10纵司令。梁兴初决心不辜负上级对自己的信任,把10纵锻造成一支钢铁部队。

一年后,考验10纵的时刻到了。1948年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国军援锦部队廖耀湘的西进兵团,此时正在彰武、新立屯一带徘徊不前。



虽然锦州已被攻克,但蒋介石准备孤注一掷,严令廖耀湘兵团继续前进,收复锦州。卫立煌认为廖耀湘兵团的处境危险,有可能被我军分割吃掉,建议廖耀湘退守沈阳。廖耀湘本人则认为退守沈阳就是坐以待毙,不如退向营口。

在决定兵团命运的关键时刻,廖耀湘却面临着以上三种不同的选择。正在廖耀湘犹豫不决,向蒋介石请示的五天内,我军已做出包围并分割歼灭廖兵团的部署。

不管廖耀湘选择哪种方案,西进锦州,东退沈阳,还是南出营口,都要经过黑山、大虎山一带。黑山、大虎山控制着一段宽约20公里的狭长走廊地带,是沈阳通往锦州的必经之路。两座山就像两扇大铁门,“开则南北通畅,闭则人车堵塞”。

10纵的任务就是守住这两扇铁门,阻止廖耀湘兵团通过。10纵的指战员们接到命令后,已经预料到这将是一场艰苦的阻击战。

10纵要面对的是廖耀湘的五个军,而其中又有新1军、新6军两支精锐主力。不仅兵力上处于劣势,武器装备也远不如敌军。廖耀湘兵团都是美式装备,还有飞机坦克大炮的配合。10纵只有步枪、手榴弹和仅有的三个山炮营。

21日中午,10纵接到命令后,即召开党委会,做战前动员。梁兴初鼓励大家说:

“要想打好这一仗,不咬咬牙是不行的!现在,林罗首长在看着我们,各兄弟部队更在看着我们。……我们现在就站在这样严重的任务面前,我们对待自己,难道还能有第二个要求吗?没有了!要求只能是一个。那就是:只准打好,不准打坏!”

会后,10纵连夜出发,向黑山方向急进。十月的东北,已经寒气逼人。10纵战士们仍旧穿着单衣,他们把毛巾包在头上,身上裹着毯子,迎着呼啸的寒风,一路跑步前进。

22日凌晨,10纵到达黑山。天亮后,部队争分夺秒地开始抢修工事。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够用。黑山当地的老百姓主动来到阵地上帮忙。他们有些把家里卸下来的门板送到我军阵地,有些忙着装沙袋,运土石。看着老乡们忙碌的身影,战士们深受感动,干劲十足。

23日,前沿战斗打响。廖耀湘兵团以71军91师和207师第3旅,进攻黑山以北的尖山子阵地。敌人对我军阵地进行猛烈的炮火覆盖后,发起集团冲锋。28师82团7连的战士们打得很顽强。从上午到黄昏,7连的子弹、手榴弹都用光了,就用石头砸向敌军。他们共打退敌军五次冲锋,为纵队赢得了一天宝贵的备战时间。

这一天,梁兴初接到林彪、罗荣桓的电报:“盼你们加强决心动员,务须使敌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毫无进展。只要你们守住黑山三天,西逃之敌必遭全歼。”梁兴初明白,这三天时间的每一分每一秒,对10纵来说都是艰难的考验。

24日,廖耀湘对黑山、大虎山一线发起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廖耀湘选择避开黑山正面阵地,将主攻方向定在黑山以东的高家屯阵地。

高家屯阵地是由101高地、92高地、石头山等一些丘陵小高地组成。101高地是个石头山,根本凿不动,无法修筑坚固工事。28师只能堆上一些沙袋石头,加固表面工事。梁兴初在战前曾亲自视察过这些阵地,对高家屯阵地的工事尤为担心。

敌军选择进攻我军防御薄弱点,从侧翼开刀。敌军轰炸机在上空盘旋,向黑山投下成串的炸弹,重炮轰鸣,将成吨炮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梁兴初不放心,亲自跑到28师指挥所。



梁兴初从望远镜中看到,高家屯阵地笼罩在炮火之中,硝烟弥漫,乱石飞崩。国军207师3旅正向高家屯阵地蜂拥而上。28师师长贺庆积向梁兴初保证说:“请纵队党委放心,高家屯阵地交给我们,28师经得起考验!”梁兴初说:“对!就是丢了,也要马上夺回来!反击要快!”

坚守高家屯阵地的是84团2营的战士们。敌人向高家屯阵地展开反复冲锋。我军的工事多数被炸塌,战士们从碎石断木里爬出来,继续战斗。

午后,国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猛攻。2营6连一个排坚守石头山阵地,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冲锋,最后只剩四个战士。此时,弹药已用尽,他们用石头、枪托与敌人拼杀,光荣牺牲。石头山阵地失守。

石头山失守,使坚守92高地的4连侧翼暴露。敌人集中几个营兵力向92高地猛扑。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状态,4连1排长李永发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把身上仅有的零钱、钢笔交给指导员,作为最后一笔党费。李永发身先士卒,带领全排奋勇杀敌,全部壮烈牺牲。92高地也失守。

石头山、92高地相继失守后,101高地完全暴露在敌人眼前。四周的敌人虎视眈眈,将101高地包围。101高地上的工事完全被炮火摧毁,2营剩余的战士在弹坑里滚进滚出,将密集的手榴弹抛向敌人。最后,我军只剩20余人,仍坚持打退敌军四次进攻,与敌展开肉搏战。因寡不敌众,101高地失守。

三个高地相继失守,形势危在旦夕。敌军一旦突破高家屯阵地,后果将不堪设想。28师师长贺庆积沉稳果断,马上命令集中十几门山炮,猛轰101高地。高地上的敌军密密麻麻,还立足未稳,头顶上炮弹飞天而降,炸得敌军血肉横飞,纷纷抱头鼠窜。

炮火准备过后,82团两个营立马投入反击,冲上101高地。敌军正混乱不堪,蜂拥而逃,我军仅用半小时,将敌军全部消灭,夺回101高地。92高地和石头山也相继被我军收复。

两天攻击失败后,廖耀湘决定放弃向锦州前进的计划,改为从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向营口撤退。

25日,廖耀湘命令新6军169师继续攻击黑山,掩护兵团侧翼,攻击重点仍在高家屯阵地。

敌军这次采取卑劣手段,以一个连冲锋在前,与我军肉搏。在敌我双方展开混战的同时,敌军开始用炮火猛轰山头,双方士兵都被炸死。敌军不惜牺牲一个连,再次抢占了石头山阵地。坚守92高地的5连,在连续打退敌军数次冲锋,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全部牺牲。92高地再次失守。

坚守101高地的是82团2营4连和6连。敌169师在山下发放金圆券,组成一支“敢死队”,以营为单位向101高地发起波浪式冲击,一波倒下,另一波接着冲锋。82团2营战士们坚守阵地,寸步不让。成波的“敢死队”被我军压了下去。

国军这时侯急了眼,又以军官组成“效忠党国先锋队”,向101高地蜂拥而上。101高地已被敌军炮火削平两米,成了99高地。坚守高地的我军战士已经伤亡惨重,他们即使重伤也不下火线,咬牙坚持与敌人拼上了刺刀。因敌众我寡,101高地再次失守。



黑山防线又一次危在旦夕。28师已经连续作战,伤亡惨重。师长贺庆积向梁兴初请示:“是否等到晚上再反攻?”

梁兴初说:“一定要黄昏前反击!我们伤亡很大,敌人的伤亡比我们更大!晚上攻,敌人就喘过气来了,工事也修好了,哪个划算?当然是现在就攻!”

贺师长回答说:“我们马上组织反击!”

梁兴初不顾安危,再次跑到28师前线。28师政委晏福生劝他说:“梁司令,这里太危险,你撤一下吧!”

梁兴初发火了:“我不撤!看哪个敢撤?谁敢撤,就从我身上踩过去!”

贺庆积马上组织28师82团和84团,拿出四个营兵力,在我军炮火掩护下,向高家屯阵地猛冲过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黄昏前,我军再次收复了高家屯的几个高地。

敌我双方就这样来回拉锯,反复争夺。很多阵地都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黑山阵地上已是弹坑累累,横尸遍野。

10纵在黑山血战三天,咬住廖耀湘兵团不放,为东野主力纵队北上包围歼灭廖兵团创造了先决条件。

身经百战的梁兴初后来回忆说:“黑山阻击战之激烈与残酷,超过以往我亲自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战斗。”

三、重返黑山战场



1981年,梁兴初将军与老部下贺庆积等人一起重返黑山阻击战现场,来到了101高地。



将军以双臂支撑俯身于101高地遗址纪念碑上,表情凝重,陷入了深思。此时,这场血战已经过去了33个年头,将军放眼望去,当年的悲壮场面依旧历历在目。

年近古稀的将军最后一次告别了黑山战场。四年后,梁兴初将军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2岁。

青山埋忠骨,铁血铸军魂。黑山阻击战牺牲的4144名烈士,将会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