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中日韩三国的代表在东京敲定了一系列以经济为核心的合作协议,外界看着这场磋商,多少有点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毕竟三国之间的关系向来复杂,能坐下来好好谈谈,总归是件好事。



可谁也没想到,仅过了三天,日本内阁突然公布了一项对中国的石墨电极出口征收高达95.2%的反倾销税的决议,对此外界议论纷纷,难道中日韩三国谈崩了吗?

石墨电极是个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实际上很关键的工业材料,用在钢铁冶炼、电池制造等领域,尤其是电动车电池的负极材料,更是离不开它,而中国恰好是全球石墨资源的大头,手里攥着超过70%的天然石墨供应。

2023年,中方出于国家安全和资源保护的考虑,对石墨相关物项实施了临时出口管制措施,毕竟资源这东西,用一点少一点,留着总比被人随便拿走强。



对于中国的管制措施,韩国是第一个跳出来叫苦的。韩联社报道过,首尔好几次跟中方表达担忧,说你这一管制,全球电池供应链要乱套了,毕竟韩国一直是石墨的大客户,三星、LG这些巨头,都得靠石墨吃饭。

为了稳住供应,韩国甚至专门搞了个“石墨供需应对工作组”,可见这事对他们影响有多大,而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石墨电极对他们的工业生产,尤其是钢铁行业,同样是命脉级别的材料。



所以荒唐的事情就来了,按理说这个反倾销税是针对“低价倾销”的,通常得有证据证明对方故意压价扰乱市场的,但中国实行出口管制之后,日本根本就进口不到多少中国的石墨电极,何谈倾销?而且在进不到货的情况下对中国征收95.2%的反倾销税有什么意义呢?

中方其实也明确表示过,此举不是要“卡脖子”,而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申请出口的企业得经过严格审查,日本企业要是真想买,可能早就在管制名单上排队等审批了。



而且日本的这一决定,时间点相当微妙,刚刚在中日韩磋商上谈合作,转头就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这不仅不符合逻辑,甚至有些自相矛盾,如果日本真的认为中国的石墨电极存在倾销问题,完全可以在更早的时候启动调查,为何偏偏要等到磋商结束后再行动?

所以,日本这次高调宣布95.2%的反倾销税,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而非经济手段。日本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是“借机表态”,向美国和西方盟友释放一个信号——即日本愿意在“去风险化”战略上与西方保持步调一致。

日本很清楚美国近年来大力推动全球供应链重组,试图减少对中国关键矿物和材料的依赖,所以此举显然迎合了这一趋势。



除此之外,目前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不佳,物价上涨、日元贬值、产业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让政府倍感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中国推出“反倾销税”这样具备政治意义的举措,能一定程度上迎合部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转移国内的经济焦点。

日本政府或许认为,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国内鹰派和美国盟友的期待,又可以在经济层面维持与中韩的合作,但问题是,在中日韩关系中,经济合作始终是主要驱动力,真正的市场规律并不会因为政治决策而改变。

日本企业仍然需要石墨材料,韩国企业仍然要确保电池的生产稳定,而中国依然是全球石墨供应的主导者,所以日本不管怎样耍花招都是没有用的。

信息来源:
环球网:《环球圆桌对话:中日韩合作,如何“风雨不改同舟”?》
界面新闻:《日本对中国产石墨电极作出反倾销初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