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强,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16%和23%,远超新兴市场平均水平。”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则在3月26日的最新研报中如是写道。
那么在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年初至今的强劲上涨,又恰逢影响中国股市的季节性投资规律“四月决断”在即,市场往往从“政策预期驱动”转向“基本面业绩驱动”, 不少投资者开始对于上涨趋势未来的持续性产生了担忧,那么外资机构会如何看待后市呢?
虽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和参与度目前已经上涨到近四年新高。但是高盛认为,中国股票市场本轮的涨势将会比去年9月份时更加持久。德意志银行也预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提升将推动A股和港股持续走牛。3月26日,摩根士丹利再次上调对中国股票的目标价,理由是中国上市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优于预期,且估值对标新兴市场仍有上升空间。
瑞银近日也再次维持超配中国的判断,理由是目前沪深300相对于全球新兴市场存在约20%的折价,而在他们的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看来,这个估值折价不太合理。因为2022年以前A股一直相较于全球市场处于估值溢价,之后转而开始折价。实际上,近几年A股市场的盈利增速和全球新兴市场没有明显区别,发展前景又有人工智能和长线资金的加持,因此只要估值折价收缩一些,或转向平价、溢价,便有望吸引巨大的海外资金流入,对整体市场估值可能会形成正面助推。
那么后市布局哪些板块呢?市场人士分析,从结构上看,本轮A股、港股大涨并非普涨,更多是科技股不断创新高,其他相对来说,处于较低水平。红利股息率减利率差达近年新高,性价比凸显。比如红利低波50ETF(159547)跟踪的指数,截至3月26日,近12个月股息率高达6.25%;而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跟踪指数,该指标更是高达7.38%,在市场风格或将转向价值成长再平衡的阶段,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