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2年初,欧盟替立陶宛出头,诬告中国针对其成员国采取所谓“歧视性贸易”做法,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中方当时则明确表示,中方一贯按照规则行事,“提醒欧盟方面明辨是非”。两年后,也就是2024年的1月底,欧盟以“技术原因”暂停了与中国的WTO诉讼程序。如今,为期一年暂停期限到期,如果欧盟选择不恢复诉讼,这起案件便将自动失效。美媒彭博社上周吹风称,欧盟正在讨论放弃诉讼,这让美国官员感到沮丧,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团队认为这是对中国的“屈服”。




欧盟(资料图)

在中国与立陶宛交恶之初,欧盟27国外长便曾举行过一次非正式会议,聚焦如何应对中国对立陶宛的贸易制裁。会后,时任欧盟外长的博雷利坦言,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欧盟成员国明确表达了对立陶宛的声援,并讨论了如何积极推动局势缓和,但并没有明确的支援措施。这当然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欧盟成员国大多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经济关系,立陶宛高层为台当局那3亿美元的经费,短视的搅黄了中国与立陶宛的关系,欧盟可没必要为此去触中国的霉头。

随之而来的是,立陶宛发现自己骤然间陷入了被完全孤立、无人施以援手的艰难境地。这一转变不仅凸显了其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微弱地位,也警示了其他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谨慎行事,以免重蹈覆辙。1991年9月14日,中国就和立陶宛建立外交关系。2012年,中立关系发展顺利,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化。鉴于立陶宛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建立,我国向其提供了大量援助,积极助力其国家建设。然而,我国所展现的善意并未获得相应的正面回馈。




立陶宛(资料图)

近年来,中国和立陶宛关系持续紧张,原因在于立陶宛不断配合美方政策,多次恶意炒作台湾问题,甚至在2021年8月宣布允许台当局在立陶宛首都设立所谓“代表处”,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也是对中国内政严重干涉。中方宣布进行反制,先是将中立之间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随后召回驻立陶宛大使。而立陶宛不仅没有躬身自省,反而诬陷中方对其采取所谓“歧视性贸易”,让中立之间贸易受到严重阻碍,包括但不限于立陶宛商品在华清关困难,中企撤资或取消赴立投资计划等。

台湾问题一直是我国的红线,别说其他国家了,立陶宛真是光脚不怕穿鞋的,竟然就直接牛气哄哄的就宣布了这个消息。不过立陶宛的这个算盘确实打响了,他的“好名声”也传到了许多的国家,其他大国都纷纷的向立陶宛投向了探索的目光。就连美国都不敢直接声称台湾自己就是一个国家。其他国家以为又是那个即将崛起的大国,结果一看是一个弹丸小国,也会是十分的无语。

欧盟干脆用“以退为进”的方式,摆出不想插手中国与立陶宛外交、贸易纷争的姿态,既能测试出特朗普在“抗中”这件事上的真实态度,也可以摸清楚接下来的四年,美欧在双边关系上的界线在哪里。至于“放弃立陶宛”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欧盟释放出来的烟雾弹,因为本届欧盟高层要比之前更加重视“价值观外交”,再加上有冯德莱恩坐镇,欧盟绝对不会放弃立陶宛这张牌。这件事暴露出来并不是美欧要制造新反华议题,而是美欧之间利益分歧,已经大到即便用“对华强硬”这个理由都无法化解




特朗普(资料图)

这也完全是为了响应美国,他看到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对华制裁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必须要对中国表现出强硬的态度。可以说假如对华脱钩实现,对立陶宛来说并非是好事,但是立陶宛这是典型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希望立陶宛能够明白,事情不要做的太过绝对,这样对立陶宛只有害处没有好处。短时间内可能会得到美国的认可,但是时间长了终将会被美国遗弃,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立陶宛应该及时刹住车,不要再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把自己带向了一条不归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