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青岛市,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再过十几天,第七届牡丹芍药赏花季将拉开序幕。每年四五月份,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内的千亩牡丹、芍药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宛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白马河两岸徐徐展开。

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村镇,占地面积1500亩,拥有国内外牡丹芍药品种近千种、30余万株,目前在国内外确认的8个牡丹种群中,园区有6个牡丹品种群和1个牡丹亚群,是北方沿海地区规模最大的牡丹芍药观赏园。



近年来,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城发投资集团立足牡丹芍药特色产业,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每年4月至5月,园区都会举办盛大的“牡丹芍药赏花季”,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海,还能参与到跑旱船、纸鸢制作等传统民俗活动,观赏茂腔、龙马大鼓等文艺展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产业园里,63岁的园艺工丁志敏正在花园内辛勤劳作。在产业园工作的8年里,丁志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他只是产业园旁边西南庄村的一个低保户,靠3亩地和低保金生活。如今,他在牡丹芍药园工作,每年能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这几年多亏了这园子里的牡丹花,这就是我们的‘致富花’。”丁志敏说。



像丁志敏这样在牡丹芍药园工作的农民“上班族”还有很多,他们因花结缘,扎根在白马河畔,呵护着让他们在家门口端起“新饭碗”的致富花。据统计,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年均吸纳农民就业上百人,带动周边村集体年均增收近千万元。



以往,受制于花期短,“赏花经济”很容易“昙花一现”。近年来,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延伸花卉产业链条,增加其产业新功能、新业态,一朵花的经济产值越来越高。其先后推出的“龙吟凤鸣”牡丹精酿啤酒和高端牡丹精酿产品“大师酿造”,丰富了游客的消费选择,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品牌影响力。从一朵“只能看”的花,到一杯“可以喝”的酒,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年营业额比原来翻了五番。

此外,芍药鲜切花近年来市场火爆,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依托丰富的芍药资源,大力发展芍药鲜切花产业,致力于芍药鲜切花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培育和市场化推广。2024年,园区对从荷兰引进落日珊瑚、指挥官、奶油碗等市场认可度高的进口芍药品种进行扩种,形成了65亩鲜切花芍药基地,种植鲜切花芍药6万株,培育幼苗5万株,所产出的芍药鲜切花品质优良且供应稳定,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西南庄村也建设了花卉大棚项目,拓展花卉种植、交易、研学等多种经营业态,为村集体年均增收50万元以上。

未来,青岛国际牡丹产业园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以牡丹芍药产业为核心,深化产业链条,打造国内一流的牡丹芍药种植示范基地,推动乡村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青岛旅游产业的提档升级贡献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