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南日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敦促伊朗就核问题与美国谈判,否则可能面临军事行动。据路透社、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对此回应称,伊朗不会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与美国谈判,并告诉特朗普“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他们(美国)发号施令并进行威胁,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我甚至不会与你们(美方)谈判。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佩泽希齐扬表示。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备忘录中要求财政部长对伊朗施加“最大经济压力”,包括对违反现行制裁的行为实施制裁。同时,备忘录责成国务院和财政部采取切实措施,“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以此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特朗普在其2017年至2021年首个总统任期重启对伊朗制裁,坚持对伊“极限施压”,曾一度将伊朗石油出口规模打压接近“零”。



哈梅内伊(资料图)

不仅如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致哈梅内伊的信“措辞强硬”,一方面提议就新核协议进行谈判,另一方面警告伊朗不要拒绝该提议并继续推进核计划,否则后果严重。特朗普在信中表示,他不希望进行无限期的谈判,并提到了两个月期限。目前尚不清“两个月最后通牒”是从信件送达之时算起,还是从谈判开始之时算起。但如果伊朗拒绝特朗普的提议,美国或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此外,特朗普致信哈梅内伊之前,白宫已向以色列、沙特和阿联酋等国介绍了信件内容。

以“疯狂施压”获得谈判成果是特朗普的一贯风格。通过施加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让伊朗相信美国不惜采取任何手段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这种不确定性使伊朗更可能在谈判中让步。而伊朗目前在中东战略局势中所处的不利态势是导致特朗普试图通过“极限施压”牟利的重要动力。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伊朗总体上在中东地区战略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抵抗之弧”的多个支点都遭遇重创。对特朗普而言,伊朗当前的困境正是他施展“交易艺术”的时机。



哈梅内伊(资料图)

感受到美国压力,伊朗副外长访华。3月1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主持会议,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坐到了一起。这次三方交谈的主题之一,是伊核问题。在伊核问题漫长的谈判过程中,有过英法德同伊朗谈,有过联合国五常和德国一起同伊朗谈,也有过美伊直接双边谈,或者通过欧洲“递话”间接谈——但中俄伊在北京以这样的形式谈,还是第一次。

伊朗代表团来北京,它恰恰可以传递出两方面的信号。一方面它不愿与美国直接谈判,目前他还不希望或者急于地向美国的要求低头。第二点,也反映出了伊朗对中国在中东作用的一种特别的信任和重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2023年3月的时候,中国在北京促成了沙特伊朗的复交,正是看到了这种中国式的斡旋或者中国式的劝和促谈在中东确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伊朗对中国发挥作用,对中国举办伊核问题的有关谈判,它确实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哈梅内伊(资料图)

前不久,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见出席伊朗核问题中俄伊北京会晤的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伊朗副外长加里布阿巴迪时,就新形势下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中方五点主张:一是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非法制裁。二是坚持权责平衡,统筹核不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目标。三是坚持以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框架为基础达成新共识。四是坚持对话促合作,反对强推联合国安理会介入。五是坚持分步对等原则,协商一致寻求共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