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泄密事件发酵,五角大楼内鬼案风波迭起,最终竟因白宫高官误将记者纳入群聊,导致作战计划泄露!
白宫果然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据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政府一众高官在加密软件Signal上开"线上作战会议",结果手滑把《大西洋月刊》主编杰弗里·戈德堡拉进了群聊。美军作战计划的泄漏事件,听起来极为不寻常。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美国人内部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据戈德伯格所述,在美军对也门实施空袭的前几日,他意外地被一位“与特朗普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姓名相同的人士”邀请加入了一个加密群聊。随后,这位美国记者选择了“潜水”,并仔细观察了群成员列表,发现群内成员“均为与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同名的人士”。就在美国国安顾问、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及中情局长拉特克利夫在一在线群组中热烈讨论关于也门的轰炸作战计划,却未察觉到一位媒体大佬正悄然在屏幕前快速截屏。当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将打击目标的精确坐标、武器配置详情及攻击序列等高度机密信息发布至群组时,中情局长拉特克利夫亦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诸多机密情报。这些本应严格存放在五角大楼保险柜中的敏感资料,竟被这些身着西装的政要们当作日常聊天内容,在群组中随意传递。
直到戈德堡把聊天记录写成《特朗普政府意外地给我发了它的战争计划》全网刷屏,白宫才惊觉自家作战计划成了全网热搜,这也令特朗普十分震怒!
特朗普政府对此事曝光后的反应颇具深意。特朗普、防长赫格塞思和马斯克本人都拼命摆手说"没那回事",可这波操作反倒让人看出门道:五角大楼的机密文件怕是真漏了。
首先,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出面回应,声称群内并未讨论作战计划。这一表述看似在否认作战计划泄密的可能性,然而事实已证明,该群聊确实存在,且误邀请事件也确有其事。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表示:我为群聊拉错人负全责,但进群的记者也是个败类。
随后,特朗普对记者说:“我对此一无所知。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他还说,《大西洋月刊》“算不上什么好杂志”。这一回应蕴含多层含义:首先,“不知情”意味着此事系下属所为,与自己无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推卸责任;其次,“首次听闻此事”的说法颇显牵强,因为此事已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特朗普很难对此一无所知,这或许暗示着此前无人敢在他面前提及此事,记者是第一个;最后,“《大西洋月刊》并非一本可靠的杂志”的言论,无疑是特朗普对该杂志的一种警告,意图打击其声誉,同时也向戈德伯格发出威胁,暗示其工作可能不保。
泄密事件曝光次日,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听证会瞬间演变为一场激烈的推责大戏。民主党议员沃纳挥舞着道德的大旗,对特朗普团队发起了猛烈抨击,指责特朗普政府“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安全”。随后,他话锋突变,无端将中国牵扯进来,声称加密软件可能存在被中俄破解的风险,甚至臆想出一种荒诞的情节:中国招募美国情报人员,在白宫安装窃听器,伺机窃取美国高官群聊的截屏。笔者不禁要问,美国自身的泄密问题,怎能无端归咎于中国?这实在是荒谬至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当天,美国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了一份报告,竟然将中国列为“最持久的网络威胁”。从这也就可以看出,部分美国政客为了实现攻击对手的政治目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在情报方面扮演“受害者”,简直是贼喊捉贼。
被美国公然抹黑,中方当然不会惯着。不到24小时,中方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直接发布《美情报机构针对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实施的监听窃密活动》报告,报告认为,无论是终端设备还是骨干线路,无论是政府官员、技术专家等高价值目标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可能成为美情报机构开展情报活动的目标。报告特别揭露了,美情报机构对苹果手机用户窃取手机数据的黑暗行为。
我国外交部也反将美国三军,句句指明要害。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首先一针见血的点明,美国政府滥用其在信息技术和产供链上游的垄断优势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手机乃至整个移动产业生态体系开展大规模、长时间恶意网络活动,可谓无孔不入、无所不在。
其次;在部分美国企业的协助之下,美方被指在全球信息设备产品中预设后门,以服务于其网络攻击活动。这一行为揭露了美方的所谓“炒作手段”,同时也为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
最后,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有关行为,以负责任的态度,给全世界一个交代,这是对美方最直白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