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俄乌冲突,特朗普一再改口。从一开始的上任后24小时就能结束俄乌冲突,到后来的很快就能结束冲突。现在他再一次改口,称相信普京愿意停止战争,但他还在拖时间。
特朗普终于不再嘴硬,承认斗不过普京。所以最近这一次谈判美国、乌克兰、俄罗斯的声明中都加了一句,欢迎第三国加入进行斡旋。在与特朗普的交锋中,普京也是把拖字诀玩到了极致。
梳理一下过程,一开始美国先是逼乌克兰妥协,要其同意全面临时停火30天。对此,普京表示赞同这一提议,但又提出很多具体困难。比如俄军占据优势,如果停火,乌克兰是投降还是重新武装?双方战线那么长,怎么监督停火,怎么界定发生冲突是谁的责任?
这一套措辞特朗普根本没法接,因为这些细节性的问题都能解决的话就不是临时停火,而是全面和平了。随后他与普京通话时,普京也只答应30天内不互相攻击能源设施。这表面上看是给了特朗普面子,实际上不攻击能源设施对俄罗斯更有利,毕竟能源是俄罗斯的命脉。
但是刚放下电话几个小时,双方又打起来了,而且打得比以往还猛。俄罗斯指责乌克兰攻击其石油中转站。乌克兰也称自普京宣布停火以来,俄军已经攻击了乌克兰8次,包括电站、医院等设施。
不过这也证明了普京说的,局部停火很难维持,破坏停火的责任也很难界定。双方都使用远程无人机攻击,一旦受到电子干扰会乱飞,即便不是故意攻击能源设施,也有可能撞上。
再接下来,美国阻织乌克兰和俄罗斯在沙特进行了10多个小时的协商。这次会晤的主要目的是落实此前双方同意的暂停对能源设施的袭击30天,并恢复黑海粮食协议。三方讨论的内容外界不得而知,但从事后的声明来看,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主要内容如下:
同意落实黑海粮食协议,确保黑海通行安全。作为交换,美国答应帮助俄罗斯恢复农产品和化肥出口,并且增强此类交易的港口和支付系统的准入。
对于这样的条件,泽连斯基表示同意,还希望在声明发表后立即停火。然而在美乌都发表声明后,原本不打算发表声明的俄罗斯也跟进发表了一份声明,不过在美乌声明的基础上加了两点前提条件。
要求美国解除对俄罗斯涉及粮食、化肥出口的银行、保险和金融机构的制裁,将它们接入SWIFT支付系统。解除对相关港口、船舶以及农业机械企业的制裁。答应这些条件,才会落实黑海粮食协议。
实际上黑海粮食协议对俄罗斯更有利。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利用海军优势封锁了黑海航道,并不断轰炸敖德萨港口,导致乌克兰粮食无法出口。后来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斡旋下双方达成协议,允许运粮船通行。直到2023年7月,俄罗斯退出。
但乌克兰占据地形优势,开辟了新的航道,沿着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的海岸线运输船只。虽然成本稍微高点,但在这些国家的领海内航行,俄罗斯也不敢攻击。此后乌克兰的粮食和铁矿石运输量大幅增加,这也表明有没有黑海粮食协议对乌克兰影响不大。即便恢复航道,俄军也可以对敖德萨港口进行轰炸,阻止乌克兰出口。
反倒是俄罗斯在黑海受到较大威胁,乌克兰开发的无人机和无人艇炸毁了包括“莫斯科号”在内的多艘舰艇。直到马斯克关闭了克里米亚周边的星链连接,炸军舰的消息才停止。不过俄罗斯海军也基本上部署到克里米亚以东的区域,不敢再轻易在黑海上活动。此后俄罗斯的粮食、化肥、能源均无法通过黑海出口。
所以,即便对自己有利,俄罗斯也要抓住机会敲诈一把特朗普,这很显然就是在拖延时间。《莫斯科时报》更是报道,普京下令在与美国谈判时要弄清楚每一个逗号的含义。俄罗斯的终极目的是乌东四州加克里米亚,但现在这些地区大概还有40%的面积被乌军控制。
在记者问到特朗普怎么看待俄罗斯又突然变卦的问题时,他也不得不坦然承认俄罗斯想拖延时间,现在正在考虑其提出的条件。纵观特朗普上台以来与普京的交锋,可以说是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不断逼迫乌克兰妥协。
而这次会谈形成的局面就是乌克兰不相信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也不相信美国和乌克兰,美国开始自我怀疑。最后大家协商一致,要求第三国加入谈判。那么这个第三国该是谁呢?
在会谈结束后,凤凰卫视记者问了乌克兰国防部长一个问题:“中国能在保障相关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乌防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
第一,对此持开放态度,乌克兰目前需要协调方、谈判方和担保方,但这项协议是由美国发起的。言外之意,乌克兰需要中国,但得先经过美国同意。
第二,他还表示欢迎愿意提供帮助的朋友提出申请,经过讨论后会给出名单。也就是说,目前乌克兰不方便主动提出要求,如果相关国家愿意加入可以申请,乌克兰肯定会争取。
总体上看,乌克兰还是希望中国能给予一定帮助。实际上黑海粮食协议也与中国有一定关系,中国是乌克兰最大的粮食买家,航道畅通有利于降低购买价格。上一次协调时,中国就在劝说俄罗斯。另一方面,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其他国家难以比较的,可以劝说其在合适的条件下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