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广场功能升级!

沿街界面颜值提升!

广州陈家祠

将启动片区景观

基础设施整治工程

3月25日

项目发布勘察设计施工

总承包招标公告


整体实施效果图

陈家祠片区景观及基础设施整治项目东至康王北路,南至中山七路,西至荔湾路,北至龙源新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东下沉广场改造、唐铭广场及五行科技创意园沿线界面整治、荔湾路—中山七路—康王北路沿线界面及市政公共空间整治、西广场环境整治、中山七路人行过街天桥改造等内容。


现状:东下沉广场空旷单调

缺乏活动空间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出,陈家祠(陈氏书院)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家祠及其周边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存在建筑标准较低、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老化、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和展示利用产生了不良影响,制约了其文化价值的展示与利用。


目前,东下沉广场(陈家祠地铁出入口)现有场地空旷,缺乏活动空间,道路铺装破损且铺装材料形式多样,栏杆表面有破损,地铁出入口缺少无障碍设施,楼梯井、地铁通风井裸露,涂鸦墙和现有临时建筑较影响整体风貌。

唐铭广场及五行科技创意园沿线建筑界面存在设施老旧、管线杂乱的现象,与陈家祠整体风貌不一致。荔湾路-中山七路-康王北路沿线界面设施老旧,东广场公交站缺少标识牌、临时落客区空间小、道路铺装凌乱、缺乏人行安全设施。


陈家祠西广场位于陈家祠西侧,主要由陈家祠道串联。陈家祠道现状车流量较大,停车需求大,转弯半径不足,且路口指示不清,重复标牌多、信息杂。西广场公共空间存在车辆乱停放、转弯位转弯困难、指示牌杂乱无章的问题。

中山七路人行过街天桥立面陈旧、缺乏昭示性,照明系统不完善,无障碍通行不便,桥下空间凌乱。


计划:用时213天升级

片区景观及基础设施

陈家祠片区景观及基础设施整治项目最高投标限价2135.53万元,总工期213日历天。本次改造秉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保护方针,通过综合优化陈家祠及周边的城市服务水平,改善环境品质,确保文物古迹的整体安全,并合理有效地展示文物古迹周边的整体环境。


本次规划形成“一核、四区、两轴、两带、多节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核是陈家祠堂历史文化核,四区是东广场城市公园区、南广场入口门户区、西广场文体休闲区、北侧邻里生活区,两轴是陈家祠片区体验中轴和龙源新街商业轴,两带是民生活力带和文旅活力带,多节点是公共活化节点、入口界面节点。

怎么改:广场功能更丰富

沿街界面更协调

东下沉广场环境景观整治项目将拆除原有驿站,新建志愿服务驿站,新增遮阳廊架和竹林遮挡,增加景观露台外摆空间,设置无障碍坡道和台阶坐凳,修建文化墙,更换栏杆。从效果图来看,广场改造后不再是单调乏味的模样,空间功能更丰富,提供更多活动休闲的场地。

唐铭广场及五行科技创意园沿线界面整治项目将翻新人行道,将路缘石改造为花岗岩路缘石,新增车止石,拆除两座垃圾房、合建为一座成品垃圾房,沿街100米老旧广告牌更换为统一样式。

荔湾路-中山七路-康王北路沿线界面及市政公共空间整治项目将进行外立面修缮,清洗18000平方米外立面,把1000平方米防盗网更换为不锈钢样式防盗网,更换雨棚,迁移180台空调,拆除1项违建物,120米沿街广告牌更换为统一样式。


西广场环境景观整治项目将翻新沥青道路,增设11个大巴停车位,设置大巴候车点和景区导览牌,种植5400平方米花魁乔木等植被、22株黄花风铃木、18株巴西异木棉,更换旁边建筑物的窗户,规整空调机罩和管道。


中山七路人行过街天桥改造项目将优化立面风貌,与陈家祠协调,增设风雨连廊,优化梯道,增设无障碍电梯,规范化布局台阶与缓冲平台,桥体材料更换为灰色花岗岩。

期待陈家祠片区

“焕新”回归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