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雪君

随着春天的脚步临近,黑龙江省的广袤田野上,春耕的序曲已经悄然奏响。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正以农资保供为支点,撬动起从智能生产到精准服务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用科技与效率为春耕生产注入澎湃动能。

17日,在位于密山市的黑龙江供销倍丰旭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化肥生产车间内机声轰鸣,工人们正忙碌地操作着全自动化包装设备,将一袋袋定制配方肥整齐码放,准备运往各地农田。

“今年引进的新设备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企业副经理郝艳春感慨地说。为了提升掺混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公司今年投入115万元,引进一台先进的掺混肥生产设备。与老设备相比,新设备由电脑集中控制,不仅生产更加精准高效,而且在混拌环节增加了筛粉、筛块两道工序,有效去除了杂质,使得肥料颗粒更加均匀。

此外,料仓数量的增加也使得配料更加灵活,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郝艳春回忆道:“过去,我们加班加点一天也只能生产200多吨,而现在,新设备让我们的日产能提升到了600吨以上,大大提高了供货能力。”

在密山市铁路货运内陆港,一列列满载着化肥原料的集装箱正缓缓驶入,为春耕农资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这些化肥原料将被迅速送往省供销系统的农资储备中心,为接下来的农资分发做好准备。

黑龙江供销倍丰旭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艳伟介绍,得益于公司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和物流体系的优化,今年化肥原料的到货量大幅增加。“最忙的时候,我们一天能到货20—30个车皮,到货量达到1500吨左右。”王艳伟说,这样的到货量不仅满足了公司生产的需要,也为全省的农资保供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位于巴彦县的黑龙江供销倍丰嘉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同样掀起了农资生产的高潮。今年,公司采用了全新的nam双酶双控抑制剂技术,对掺混肥进行了大幅升级。这种抑制剂技术如同神奇的“催化剂”,能让化肥中的各种元素发挥出最大潜能。

“传统的包膜尿素主要控制氮源释放,但维持时间有限。而新技术在控制碳源氮源的同时,还增加了磷肥的利用率,使得化肥的释放期达到了120天,这意味着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内,化肥都能为玉米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黑龙江供销倍丰嘉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泉说,这种技术领先于国际10至20年,是农资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随着农资生产的火热进行和原料供应的充足保障,农资市场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农户们纷纷来到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所属农资企业销售网点购买化肥等农资产品,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好准备。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系统化肥到货209.5万吨,占全省社会化肥到货量的54.6%。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