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群体,是城市繁荣的“活力之星”,服务群众的“勤劳蜜蜂”,社会治理的“移动探头”,也是城市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创造者、守护者。
去年以来,渝中区以小切口改革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服务、共治共享、长效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建强暖“新”矩阵、做优暖“新”服务、凝聚暖“新”力量,以上清寺街道、石油路街道为典型示范,以点带面不断迭代完善“友好街区”打造,全力绘就新就业群体美好生活图景。
一个个精准高效、务实创新的举措,将散落城市的点点关爱“星光”,汇聚成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温暖“海洋”。
建强暖“新”矩阵
打造温馨舒适“休憩湾”
3月7日上午,走进石油路二普小区暖“新”驿站,各项暖心关怀如一颗颗珍珠,缀于四周,串联起新就业群体的“一站式”服务——
小区内,医疗护理站、安心驿站、初心驿站、顺心驿站、暖“新”食堂从左到右一字排开。
石油路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杨建清介绍:“驿站因地制宜,打造复合型空间。安心驿站引入了家政服务平台和安全科普功能;初心驿站既是流动党员驿站,也是暖‘新’图书馆;顺心驿站则聚焦劳逸结合,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休闲放松场所。”
“食堂推出11块9的‘骑手专项套餐’,价格合适、营养丰富。吃完还可以在隔壁看会书,或者睡午觉,等有单子再出发。”外卖骑手廖泽萌告诉记者,“在这里,骑手们有了温馨的歇脚地。”
小区门口,新划定的友好停车位干净整洁。最吸引眼球的,则是小区外沿街一溜的暖“新”店铺。这正是石油路街道聚焦二普小区暖“新”驿站的可持续发展,率先探索出的运营“新”途径。
“我们按照‘公益+市场+低偿’的运营方式,引入‘社区合伙人’开设暖‘新’店铺,实现三方获益,确保暖‘新’阵地能够可持续发展。”杨建清介绍,“社区合伙人”机制中,商户可免费入驻暖“新”店铺,并承诺给予新就业群体购买优惠。社区引入“社区合伙人”的同时,引导商户将20%的收益注入“春晖暖”社区基金池。新就业群体则可在暖“新”店铺内,享受购买优惠及便民服务。
重庆牧有货乡村振兴惠民体验中心作为二普小区的暖“新”商户之一,主要出售米面、鲜肉等农产品。其部门经理贺春告诉记者,针对新就业群体购买,店铺实行8.5折优惠,“同时,我们还积极和快手、美团、永辉等平台合作,通过提供外卖直送助力骑手接单。”隔壁的JUJU咖啡馆则实行每卖出一杯咖啡即捐献3毛钱的方式,反哺社区基金池。
目前,渝中区充分利用区域闲置空间,已将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延伸至商业街、小区内部以及街道沿线,按照有统一标识、有饮水机、有急救包、有充电设备、有卫生设施、有图书报刊等“六有”标准,建成了59个暖“新”驿站、17个暖“新”食堂,打造了15个“友好小区”“友好商圈”。
“为满足多元需求,我们依托暖‘新’驿站,推出暖‘新’成长、暖‘新’同行、暖‘新’关爱、暖‘新’守护‘四重清单’,定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义诊体检、教育托管、婚恋交友等24项服务,已惠及新就业群体1.3万余人次。目前,全区已形成涵盖场景友好、人际友好、治理友好和未来友好的新就业群体全方位关爱体系。”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做优暖“新”服务
解锁矛盾纠纷“最优解”
1月9日,中山三路161号广发大厦一楼正式设置了外卖接收处。“以前,大厦不让进入。我们只能在门口等着客户下楼取餐,很耽搁时间。”外卖骑手何应学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只需把外卖放在专门的接收处通知客户来取,还有大楼物管帮忙看管,既便捷又安全。”
据悉,广发大厦拥有67家入驻企业。每到饭点,外卖订单众多。但大厦物业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外卖员随意进出。
“去年,我们陆续接到辖区外卖小哥反映:广发大厦外卖送达难。”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贺郢介绍。为此,他们联系到大厦物业经理,希望给予骑手们便利。最终广发大厦物业管理中心决定在一楼专设外卖接收处,并组织物业人员代为看管,切实帮助外卖小哥提高送达效率。
目前,上清寺街道美专校社区由社区党委书记、新就业群体代表、物业协会负责人、街道联系人等组成服务人员,率先探索建立了“新就业群体服务专班”,主要协调处理外卖小哥进楼难、停车难、换电难、如厕难等问题,“点对点”帮助新就业群体纾解困难。
同时,渝中区也持续发力,打造安“新”守护服务队伍:开设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为新就业群体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整合“一居一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热线等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与援助服务,切实保障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合法权益。除了组建专业力量解决“新”诉求,新就业群体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一站式送达”服务指南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市民王女士(化名)不慎将一条金六福的金项链遗落在了出租车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通过微信支付页面,找到出租车驾驶员曾云君,并给她留言,最终顺利寻回了失物。
“当时是午饭时间,我接到了乘客微信留言,随即上车寻找,并在车座缝隙里发现了项链。”曾云君回忆,“我通过留言电话联系到乘客,协商一致后,把项链放在了位于黄泥塝的重庆市出租汽车失物招领中心。”
据曾云君介绍,对于手机等可通讯的失物,出租车司机会选择直接跟乘客联系,归还物品。对于许多“不会说话”的失物,乘客可借助“一站式送达”服务,即依托于乘客网上叫车或微信支付等行为,可联系到对应司机,由司机帮忙送回,“这一举措,解决了许多司乘纠纷,也为我们新就业群体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凝聚暖“新”力量
争做社会治理“吹哨员”
“书记,医学院路4号处地面井盖有破损,容易误伤过路行人哟!”时间回到2024年夏天,石油路街道煤建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陈昊接到了邮政快递员刘昌荣的反映电话。随即,陈昊组织社区网格员前往现场,当天就协调城管部门修复了井盖。
“新就业群体每天走街串巷,深入基层治理第一线,是社区治理中的‘侦察兵’。”陈昊告诉记者。为此,渝中区推动各街道就近对接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组建志愿服务队,凝聚起暖“新”力量。
2024年12月,渝中区“流动红‘骑’”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致力于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开展代办跑腿、文明劝导、爱心接送等多项志愿服务。目前,已吸纳160余名队员,刘昌荣就是其中一位。同时,渝中区还选聘260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担任网格“N力量”,及时反馈涉黄毒赌、安全隐患、设施破损等治理线索,形成了“骑手吹哨、各方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有效推动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身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路街道充分利用数字赋能,率先探索上线“石油路街道共享积分系统”,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热情。
系统如何运行?杨建清介绍:“外卖小哥发现社区治理薄弱点后,以‘随手拍’直报治安、安全、环卫等问题线索,线上给予积分奖励,线下以积分换礼品。同时,网格员接收到消息后,会立即赶往现场处理,简单问题当场解决,复杂隐患则提交‘141’基层智治平台申请联动处理。”
系统运行以来,平均每天收到10余起问题上报,问题主要集中在违规停车、垃圾乱堆乱放、楼道存在消防隐患、墙面乱涂乱画等方面。目前,石油路街道正迭代升级“石油路街道共享积分系统”,预计新系统将在4月份正式上线。“届时,系统将面向全区新就业群体,号召他们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参与系统升级改造的石油路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办公室成员周桄锐告诉记者,升级后的系统,将进一步丰富积分兑换的商品,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电影票、餐饮消费券等,满足新就业群体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将提供新就业群体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全流程渠道,推动他们在基层治理中挣积分、换服务、赢赞誉。
下一步,渝中区将以“红岩‘新’锋”党建品牌为核心,打造一批“暖‘新’驿站”综合服务矩阵,制定包含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内容的专属服务清单,组建专业化“先锋骑手”志愿服务队。同步建立双向服务机制,推动新就业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实现从“服务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打造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与新兴领域融合发展样板。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通讯员 徐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