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缝隙的诗学》

罗伟安运用脆弱性材料建构“缝隙”的审美范式。在其创作体系中,“缝隙”具有双重语义维度:既指涉物理层面的裂痕与分离,又隐喻精神维度的断裂与疏离。此类缝隙意象揭示着社会结构的割裂、个体存在的异化、传统与现代的断层,以及统一性主体的解构危机。然而其意义绝非止步于表象——对艺术家而言,缝隙不仅是崩解的征兆,更是生命体在重压下的抵抗姿态。它既彰显着承载巨量负荷的韧性强度,又作为社会镜像与内在心理投射的载体而存在。

艺术家持续探索缝隙的物性表现体系:通过泥土、沙砾、石膏、纸张、水泥等介质的物质转化实现裂缝的可视化,尤以脆性陶瓷为载体凸显其本质属性。经由切割、撕裂、破碎等行为过程将缝隙具象化,由此生成的裂痕赋予作品以冲击波的震荡余韵与张力场的强度指数。

当观者直面作品中的缝隙时,往往萌生填补修复的冲动。这种黏合破碎的本能虽具普适性,却非所有缝隙皆需弥合。某些裂缝需维持其原生状态——它们承载着崩解与解体的预兆,却尚未抵达终极溃败的临界点。这些要求被凝视的缝隙形成不可回避的在场,迫使观者通过持续注视来预判崩解发生的时态。在此意义上,缝隙与“凝视的时间性”及“等待的时延”构成深刻互文。罗伟安作品中的缝隙超越物质形态,承载心理投射与社会隐喻,在张力与延宕的双重时间维度中持续拓展其美学价值。

  文/洪志硕

原文:

  틈의 시학

뤄웨이안은 깨지기 쉬운 재료를 사용하여 ‘틈’을 형상화한다. 그의 작품에서 ‘틈’은 이중적 의미를 지닌다. 물리적 균열이나 분리를 드러내는 동시에, 정신적 균열이나 소외를 함축한다. 이러한 틈은 사회적 분열과 개인의 소외, 전통과 현대의 단절, 통일된 자아의 해체와 붕괴를 시사한다. 그러나 이는 단지 그 표면적 의미에 그치지 않는다. 작가에게 ‘틈’은 단순히 붕괴의 징후가 아니라, 버티고 지탱하려는 몸부림을 상징한다. 틈은 엄청난 무게를 견디는 힘을 보여주며, 사회의 거울이자 내면의 반영으로 작용한다.

그는 틈을 효과적으로 드러내기 위한 다양한 방식을 탐구해왔다. 흙, 모래, 석고, 종이, 시멘트와 같은 재료를 사용하여 틈을 시각화하고, 특히 깨지기 쉬운 도자를 통해 이러한 틈의 특성을 잘 드러낸다. 자르고 찢고 부수는 행위를 통해 틈을 가시화하며, 그 결과로 나타나는 틈은 조각에 충격의 파장과 긴장의 강도를 부여한다.

작품 속 틈을 마주할 때, 관람자는 이를 메우고자 하는 욕구를 느낄 수 있다. 깨진 것들을 이어붙이고 싶은 본능이 작용하지만, 모든 틈이 메워져야 하는 것은 아니다. 때로는 그 틈을 그대로 내버려두고 지켜볼 필요도 있다. 틈은 붕괴와 해체의 징후를 담고 있지만, 그 순간은 아직 도래하지 않은 상태를 나타낸다. 주목을 요구하는 틈은 외면할 수 없으며, 관람자는 그 틈을 지켜보며 붕괴나 해체의 시점을 가늠하게 된다. 이러한 측면에서 틈은 ‘지켜보는 시간’과 ‘기다리는 시간’과 관련이 깊다.그의 작품에서 틈은 물리적 형상 너머의 심리적, 사회적 함의를 내포하며, 긴장과 기다림의 시간 속에서 예술적 의미를 확장한다.

  글/홍지석



展览前言

  裂隙叙事曲

本次展览以《要有光》为名,在“缝”的史诗中续写创世寓言——艺术家罗伟安不再满足于呈现裂隙的宿命,而是让每道裂缝都成为光的受孕之所。那些从咖啡渣星球龟裂地壳中涌出的金色脉动、门缝间游弋的光之刀刃、纸浆褶皱里孵化的符号胚胎,共同构成了一部物质启示录:光从未等待裂缝完美愈合,它选择在最脆弱的断面降生。

罗伟安在此构建了双重裂隙宇宙:

半数作品让光从裂缝中诞生,如同《尘寰》中咖啡渣凝固的星球,干燥过程形成的龟裂地貌下,蛰伏的金色光线中泛起涟漪,让最卑微的残渣也拥有了星系级别的裂变美学;《可道的不可道》用再生纸浆塑造对峙的灯罩,悬浮的罅隙处逃逸出一缕光线,也许是挣扎中发出的呐喊,亦或是绝望中的一丝希望;《光的殖民地》则是一间孤独的小屋,门缝处渗出的暖光在展墙投下刀锋般锋利的投影,希望对黑暗地带的渗透。这些光的戏剧,皆以可再生材料为舞台——咖啡渣的呼吸性、纸纤维的记忆感、石膏遇潮膨胀的焦虑,都在暗示修复裂痕的路径本就存在于物质新陈代谢之中。

而另一半未受光之眷顾的作品,则构成了沉默的和声部。《缄默之躯》系列用黑色石蜡筑造的体块,沉默、斑驳,如同沧桑的心灵;《命运符码》用纸浆在重压下凝固成肌理,仍保有纤维记忆的温度,而那些象征绝对判断的圈叉符号,终将在时间湿度里蜷曲成新的裂痕,等待下一轮重塑。这些作品使用混凝土的滞重、蜡的易逝、陶瓷的锋锐,将人际关系中的冷战、生态剥削的伤口、自我认同的游移,转化为可触摸的疼痛地质层。

展览中最具启示性的,或许是材料本身的寓言性:咖啡渣从日常消耗品升华为承载光痕的星体,废纸屑在重塑过程中获得纪念碑性的庄严,石膏表面随湿度变化的裂痕生长速率,恰似人类情绪的潮汐。当观众走过这些展品,会发现缝隙随着视角转换忽而消失忽而暴胀——这或许揭示了展览的核心隐喻:所有裂缝的深浅,都取决于我们投射目光的角度。

“要有光”从来不是完成时态。这些从咖啡渣涅槃的恒星、在纸浆褶皱重生的符号、于混凝土断层结晶的彩虹,都在邀请我们重写《创世纪》;光不是万能的弥合剂,而是重构认知的棱镜。那些未受光照耀的裂缝也并非绝望的深渊,而是预留的语法空白,等待观者用自身的经验去填写动词。每一道裂痕都是光的候车站,当我们学会将瞳孔调整到适当的焦距,那些横亘在人与人、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裂隙,或将显现出它们本就是光的原始形态。

  文/苏冰

在当代艺术的星图中,罗伟安正以“裂隙”为笔触,书写一部关于创伤与救赎的物质诗学。他的最新展览《要有光》,以缝隙为语法,重构了光与暗、脆弱与坚韧、消逝与永恒的辩证剧场。从咖啡渣涅槃的星系到纸浆褶皱中孵化的符号胚胎,罗伟安的作品始终在裂隙的断面追问:当文明的地壳龟裂,光究竟是一种弥合剂,还是重构认知的棱镜?

一、材料:裂缝美学的物质宣言

罗伟安的创作始于对材料本质的哲学叩问。混凝土的滞重、蜡的易逝、纸浆的记忆感和社会属性,在他手中皆成为裂缝叙事的载体。在《尘寰》中以咖啡渣为星体,干燥龟裂的地壳下蛰伏金色光线,卑微的残渣因裂缝升华为星系级别的美学符号。



《尘寰》60×60×150cm 咖啡渣 亚克力 钢架 LED灯 电源 2025年



《命运符码》100×100cm 90×100cm 纸浆 纸屑 亚克力 2025年



《褶皱的礼赞》105×105×5cm 石膏 2025年

材料的寓言性在此达到极致:废纸屑重塑为纪念碑(《命运符码》),石膏褶皱凝固为创伤纹章(《褶皱的礼赞》),罗伟安通过物质的新陈代谢,暗示修复的路径本就存在于裂变之中。

二、哲学:创伤叙事的双重维度

若说缝隙是罗伟安的美学母题,那么“创伤”便是其精神内核。装置《悬临之镜》构建了一座福柯式的环形监狱:透明玻璃缸象征被规训的现代肉身,悬浮的铜钵承载禅宗“心如明镜台”的隐喻。当观众化作权力之眼靠近,机械幽灵的敲击引发水面涟漪与玻璃裂痕——情绪传染与创伤转化在此同步显影。作品最终的结构崩解,直指后现代生存的残酷真相:监控与自我撕裂互为因果。

在《罪褶透光时》中,布面的温柔褶皱与匕首的暴力切割,构成“温柔何以成罪”的黑色寓言。七宗罪化为金字塔,透过织物裂缝凝视观众,将宗教伦理转化为现代人际关系的解剖学样本。罗伟安的裂缝不仅是物理痕迹,更是海德格尔所言“存在的裂隙”——它揭示了个体与系统、善意与剥削、短暂与永恒之间的不可弥合。

三、空间诗学:观众作为“共谋者”

罗伟安的作品拒绝单向凝视,而是邀请观众踏入裂隙的阈限空间。《裂隙启明:阈限之光的拓扑学》中,漆黑木箱仅留1cm门缝微光,迫使观众以婴儿窥视的姿态蹲下平视。这一动作既是对算法茧房的抵抗,也是对“共在”哲学的践行——光与暗通过裂缝建立平等对话,正如南希所言:“我的光需要你的黑暗来确证存在。”



《裂隙启明:阈限之光的拓扑学》(Fissured Enlightenment: Topology of Liminal Light)25×30×40cm 木箱 led灯 电源 2025年



《尘世九章》40×40×30cm×9个 石膏 木板 2025年

《尘世九章》则以九座石膏金字塔颠覆永恒象征,裂缝与塌陷成为权力话语瓦解的视觉证词。观众穿行于九宫格阵列,文明的脆弱性随视角转换忽隐忽现,恰似禅宗“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的顿悟:所有裂缝的深浅,皆取决于凝视的角度。

四、救赎:裂缝作为光的候车站

罗伟安的终极追问,在于裂缝是否孕育希望。《要有光》的英文标题“Let There Be Light”并非完成时态,而是一场进行中的创世实验。在《褶皱的礼赞》中,石膏的撕裂痕迹被神圣化为“伤痕的纹章”,暗喻时间对创伤的审美救赎;《裂隙生长》的水光交织,则让列维纳斯的“他者性”通道流淌出物哀美学的残缺之韵——创口亦是新生接口。



  • 《裂隙生长:光的液态记忆》 (Fissure Growth: Liquid Memory of Light)50×50×30cm 水泥 水 水泵 LED 2024年

展览中最动人的,或许是光的谦卑:它不等待裂缝完美愈合,而是选择在最脆弱的断面降生。那些未受光照耀的裂隙,并非绝望的深渊,而是预留的语法空白,等待观者以自身经验填写动词。正如罗伟安所言:“每一道裂痕都是光的候车站,当我们调整瞳孔的焦距,裂隙本身或将显现为光的原始形态。”

结语:裂缝即道路

罗伟安以《要有光》重写了创世寓言:裂缝不再是宿命的伤痕,而是重构认知的棱镜。在物哀哲思与创伤理论的交织中,他让混凝土呼吸、让废纸屑低语、让咖啡渣裂变为星尘。这些作品既是当代生存的疼痛地质层,也是自我救赎的启示录——当我们学会在裂隙中凝视光的方向,或许便能理解:脆弱即坚韧,消逝即永恒。

开幕现场



  • 开幕式由韩国资深雕塑家(김성복)金成馥教授主持



艺术家罗伟安致辞

嘉宾合影



韩国雕塑家(김성복)金成馥教授 韩国评论家、策展人(조혜정)赵慧玎教授



韩国当代艺术家(정정주)程廷柱教授



京畿道美术馆原馆长、2024光州双年展总策展人(안미희)安美熹教授



韩国评论家(홍지석)洪志硕教授



韩国著名美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2021年江原国际三年展艺术总监(김성호)金聖鎬教授



主办方ART SOUL画廊负责人(최성록)崔城绿先生

展厅一角







艺术家简介

ARTISTPROFILE



  罗伟安

  LUO WEIAN

  副教授,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专委会秘书长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会员

  现工作生活于首尔 南京

  个展

  2025 《要有光》罗伟安个人作品展 首尔π ROOM美术馆(ART SOUL)

  2024 《缝的诗学》罗伟安个人作品展 首尔S101艺术空间(衣恋画廊)

  2018 《格物塑语》罗伟安个人作品展 南京大卫艺术空间

  近年部分主要群展

  第14届首尔国际雕塑节“中国青年雕塑特展” 韩国雕刻家协会 首尔COE×

  “彼岸-中韩雕塑艺术交流展”

  石家庄美术馆

  “中韩国际雕塑邀请展” 韩国金浦国际雕塑公园

  From ideas to forms(생각이 조각이 되기까지) 韩国首尔

  LOVE YOUR NEIGHBOR 65 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韩国首尔

  第四届中国青岛一带一路国际雕塑艺术邀请展 青岛美术馆

  “塑说大运河”(中国常州)全国雕塑艺术大赛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

  首届江苏艺术双年展 南京百家湖美术馆

  悟空——跨媒介实验艺术展 上海多轮现代美术馆

  第五届 苏州 金鸡湖双年展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

  2023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 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 国家体育总局

  民族大团结——全国雕塑艺术作品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

  “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

  “盛世庆亚运体育建新功——中国体育艺术展” 国家体育博物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