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应中元一行到沈阳城市学院围绕“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建造”等主题进行调研,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衍军、戴长冰、赵光随行。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爽等陪同调研。
应中元一行在大创工场,听取了智能与工程学院康静和王毅超两位老师的主题汇报。
康静以《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建造目标》为题,介绍了团队近年来基于BIM技术在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建造目标领域的一些思考与实践。沈阳城市学院BIM工程中心成立于2016年,先后与中国建科院、上海城建信息、中建东北院、辽宁交投等1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战略合作,2017年成立辽宁省建筑信息技术产业校企联盟,2020年获批BIM-教育部协同育人双创基地,2021年与企业共建辽宁省城市更新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获批沈阳市建筑信息技术(BIM)重点实验室。她指出,目前团队在低碳建筑与绿色建造领域已申请并获批了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得到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认可。同时,团队基于BIM技术的低碳绿色建造项目,在优化设计方案、精确材料管理、施工过程模拟、能耗监测与管理和协同工作与沟通等方面进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王毅超老师围绕《优化城市地下管网,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沈阳城市学院在行动》主题进行了汇报。他先从管网规模与结构、改造进度与政策支撑、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省地下管网优化与改造现状,并结合智能与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特点,对助力辽宁省城市智慧管网建设的协同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基于我校学科与实验室优势的技术支撑,依托沈阳市建筑信息技术(BIM)重点实验室、沈阳市级虚实交互与数字孪生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省级仿人足球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开发微型管道巡检机器人等,可实现BIM技术驱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轻量化AI模型预测管道腐蚀与爆管风险等工作。此外,学校还可在土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增设《智慧管网系统设计》《BIM运维管理》等课程,进行新工科课程体系优化,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深度融合。
应中元一行还参观调研了我校辽宁省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创工场、水晶宫图书馆、绿岛舆情研究所、辽宁省融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沈阳市文体旅人才培养基地、美育教学中心、综合体能训练中心等地,深入了解学校在城市环境研究、融媒体技术应用、文体旅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创新做法,听取学校在招生、就业、城市环境、绿色建造、人工智能(AI)赋能课堂教学、医学科研创新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汇报。
应中元对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学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办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沈阳城市学院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一所新型大学,始终面向城市未来,服务城市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意识、国际视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未来将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加快实现绿色建造,全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