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团于23日和25日与乌克兰代表团、24日与俄罗斯代表团在沙特利雅得分别举行会谈。会后,三方于25日分别发表有关会谈成果的声明。

根据声明,各方主要就确保黑海安全航行、停止攻击能源设施等达成共识。然而,三方在停火条件、执行细则等实质性问题上仍分歧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此次“穿梭会谈”具有积极意义,取得一定阶段性进展,但后续落实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会谈也未触及有关全面停火的核心问题。

三方各自发声明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穿梭会谈”是俄乌冲突朝着停火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主要仍聚焦技术层面的问题。

会晤结束后,三方各自发布了会谈成果相关声明,主要就两方面达成共识。

白宫25日发布的两份文件显示,美国与俄乌均同意在黑海确保航行安全、消除使用武力的可能、阻止将商船用于军事目的。美国与俄乌还同意制定措施,落实美俄乌总统此前达成的禁止攻击俄乌两国能源设施的协议。

克里姆林宫网站25日公布的通报也提到,俄美将为停止打击俄罗斯和乌克兰能源设施制定措施。

泽连斯基2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将此次会谈成果称为“一份黑海停火协议”,即在海上和能源设施方面的停火。他表示,这虽不是实现全面停火的第一步,但是一个开始。

不过,舆论也注意到,各方声明中的一些细节内容互不相同。

比如,俄美声明中均提到,美国将帮助恢复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进入国际市场,降低海运保险成本,并提高这些交易对港口和支付体系的使用。

但克里姆林宫声明中指出,相关共识的落实“将在一定条件下生效”,包括取消针对俄罗斯粮食、肥料贸易相关生产和出口商、船只等的一系列限制与制裁。

此外,乌克兰方面则强调,就黑海航运安全,若俄军舰在黑海东部地区以外活动,将被视作违反协议精神。在此情形下,乌克兰将充分行使自卫权。

乌防长乌梅罗夫还发文敦促尽快举行额外的技术磋商,以敲定实施、监督等方面的所有细节。

落实前景如何?

分析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为期三天的会谈取得一定进展,对推动停火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赵会荣表示,此次“穿梭会谈”中,美俄乌能够达成一定共识,背后各有考量。

美国希望通过与俄乌分别沟通,尽早在推动局部停火上取得进展;俄罗斯希望通过与美国的沟通,实现解除部分制裁的目标;乌克兰则希望限制俄罗斯军舰的航行范围,避免对其港口造成进一步打击,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达成目标。

但与此同时,三方并未达成联合声明,而是有些“各说各话”,说明在诸多实质性问题上依然分歧明显。

赵会荣指出,在停火条件方面,各方声明中的一些说法仍具有不确定性。

比如,美国称将帮助恢复俄罗斯农产品和化肥进入国际市场,但如何帮助、将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俄罗斯方面的要求,都是未知数。

一方面,美国可能缺乏解除相关制裁的意愿,因为这是其施压俄罗斯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一些制裁是在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后实施,若要撤销法案,在执行层面也将面临阻力。

另外,在执行细则方面,三方也未作出明确规定,监督和惩罚机制也有所缺失。

比如,克里姆林宫网站25日发布了俄罗斯与美国商定的禁止攻击的俄乌双方的能源设施清单,但清单似乎未得到乌克兰方面确认。

“最艰难问题”未有共识

舆论指出,在就“技术性”问题进行会谈后,“艰难的谈判”仍在后头。

泽连斯基25日表示,与俄方谈判“最艰难的问题”有两个,即领土问题和全面停火问题。但在利雅得会谈中,乌方没有就领土问题与美国和俄罗斯达成任何共识。

泽连斯基还说,乌美和美俄两份联合声明中,有“五分之一的内容”存在分歧。

接下来,据俄乌方面的说法,美方将继续与双方开展合作。乌美同意尽快就停火细节举行下一轮谈判,俄美近期则可能发布另外一份联合声明。

据消息人士此前透露,美方力争在4月20日(西方和东正教的复活节)前达成停火框架协议。利雅得会谈能否推动停火进程的“提速”?

“尽管三方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并未触及有关全面停火的核心问题。要像美方说的4月20日之前就实现全部全面停火,恐怕难度非常大。”赵会荣说。

分析人士指出,围绕全面停火,美俄乌之间的立场和目标仍存在巨大差异。

从美国角度看,特朗普政府为了实现政绩,希望尽快推动停火,哪怕是局部停火,不顾各方要价和代价如何。

但从乌克兰角度看,目前美方推动的和解方案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乌克兰利益,这是乌克兰不能接受的。

赵会荣指出,乌克兰在领土问题上的态度仍是不让步、不妥协,要收复全部被占领土,还认为应让俄罗斯作出战争赔偿,起诉俄战犯等。

美俄在停火条件上也有分歧。分析认为,美国希望先停火,之后政治解决危机;俄方则坚持,没有政治解决方案的停火并无意义。

赵会荣表示,从俄罗斯角度看,俄方实现乌克兰去“三化”(中立化、纳粹化、军事化)的目标,在此次谈判过程中均没有涉及。此外,尽管美方称将考虑减免对俄制裁的请求,但结果如何仍不清楚。

舆论指出,从特朗普提出要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到美方提及30天临时停火,再到如今着重讨论“技术问题”,反映出美国想靠施压、利诱,“速战速决”解决乌克兰危机,并不现实。

欧洲态度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据法国总统府宣布,泽连斯基26日将访问法国,与法国总统马克龙会晤。法国将借此访“重申持续并加强对乌军事和资金支持是(法国的)绝对优先事项”。

随后,泽连斯基将出席定于27日在巴黎举行的乌克兰和平与安全峰会。

据悉,峰会将主要讨论对乌援助及未来停火后对乌提供安全保障等议题。预计超过20个国家受邀参会,主要是欧盟或北约成员国。

此前,欧洲已多次就乌克兰问题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向乌克兰部署维和部队的可能性等。

赵会荣表示,在此次利雅得会谈后,欧洲可能会继续密切关注俄乌局部停火谈判的进展,英法等国将继续商讨如何给予乌克兰更多帮助,让其在谈判过程中取得相对有利的地位。

对于美俄乌利雅得会谈,法国总统府25日称,相关成果“方向正确”,但对实现俄乌停火而言仍“不够”。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冲突的相关方,欧洲并不希望被撇在一边,仍希望发挥作用。但对全面停火和对乌克兰的“安全保障”等问题,欧洲内部仍有不同声音,可能会让其支持“打折扣”。

赵会荣注意到,英法、中东欧和北欧国家表现出更强烈的支持乌克兰意愿,但一些南欧、西欧国家对俄罗斯所谓安全威胁的感知并没有这么强烈,更希望冲突能尽早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原标题:《深度 | 三天“穿梭会谈”,美俄乌谈出点啥?》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裘雯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