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再次以“国家安全”为由,拉黑80家外国实体,这些公司或者组织将被禁止购买美国芯片、量子技术等出口产品,其中70多家是中企。美媒盛赞特朗普,说此举填补“限制漏洞”,将重创中国研发人工智能芯片,高超音速武器等军用技术的能力,是他第二任期内首次采用的重大举措云云,这意味着,中美新一轮交锋,已经拉开大幕。


(这画确实画得一般)

一、特朗普的“使者”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说过的炸裂言论不少,多数“雷声大、雨点小”,但在“遏制”中国这件事上,他做到了言出必行。他两次对中国商品加征20%关税,遭到我们坚决反制。即使华尔街指出,这种贸易政策近乎疯狂,美国股市出现大幅波动,特朗普也没打算回头。在他看来,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必须重拳出击,即使伤不到中国经济,也能通过“对华强硬”的政治正确,给自己加点分。

而在私下,特朗普却接连派“特使”来华访问,前财长亨利-保尔森刚走没两天,参议员史蒂夫-戴恩斯就借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机会抵达北京。当时,我们外交部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说希望更多美国会议员能到中国看看。这位戴恩斯的身份并不简单,他从2016年起就坚定支持特朗普,哪怕在2021年的“国会山骚乱”事件中,他也不忘初心,对特朗普可谓忠诚。


(戴恩斯是特朗普的“忠诚卫士”)

他说此次访华,是带着“和平使命”而来,一副要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中国对特朗普低头的做派。在和中方高层的会面中,他果然提出:除非中国彻底解决芬太尼问题,否则关税问题免谈。你看啊,这些美国政客为了一己私利,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戴恩斯这些虚空造牌、极限施压的招数,估计是跟特朗普学的。而我们的反击,堪称教科书级别。

二、反外国制裁法

戴恩斯前脚走,商务部立即公布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全文共22条,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该规定中有一个提神醒脑的法律术语:包括但不限于。这是典型的兜底条款,意思是只要我们认定,他国对中国公民、组织采取了歧视性的限制措施,就可以依据反制裁法和本规定,将有关国家的组织和个人列入反制清单,采取反制措施。

举个例子,比如在美国政府这一轮“拉黑行动”中,我们认定某美企拒绝向中企出售芯片存在歧视性限制措施,就可以对该企业发起反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冻结、扣押该美企的在华资产,禁止该美企相关人员入境,禁止其在华投资,禁止向其出售相关物项等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未来某一天,特斯拉的在华资产被冻结,马斯克还怎么帮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


(马斯克最近焦头烂额)

另外,该规定也填补了我们的“限制漏洞”,如果某些中企明知故犯,要配合美国的“遏华战略”,我们将从责令整改开始,一步步升级处罚措施,直至该企业证明,已经切断和被我方反制企业的联系。总之,我们在敏感时刻公布这份文件,就是要跟特朗普打好这场“制裁与反制裁”的大战,我们想告诉美国人,时代已经变了。

三、中美交锋再升级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这不是在学美国长臂管辖吗?会不会破坏营商环境啊,关于这一点,前些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80多家全球巨头的CEO出席,足以说明一切。当今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还是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欧美企业要做大做强,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可以绕过中国。

就连在最初级的农产品贸易,美国想“遏制”中国,也只会搬石砸脚。除了中国可以对美国农产品发起反制,重创共和党票仓外。这几天,美国各农业州还在抱怨,特朗普宣称要对中国船只收取单次最高150万美元“服务费”,将对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没有中国货船,美国农民既买不到便宜的化肥,也没法把农产品卖出去,政客只知道吹牛,谁来种地呢?


(美国农民又被特朗普伤害了)

以上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说明,我们早就有了跟美国“公平竞争”的实力和底气,要谈可以好好谈,要打也可以过过招。过去这几年,我们没对美国的打压发起过太多反制,不是我们没这个能力,而是我们希望通过对话来解决分歧。现在,特朗普政府的吃相越来越难看,我们当然要做好万全准备,有时还会提前出手。这么看的话,特朗普这一轮的“拉黑行动”,更像是看到我们先出手后的恼羞成怒,那就早点习惯吧,以后这样的时刻还多着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