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春耕备耕这场全年粮食生产的“首战”已经打响。这不仅关系到咱农民朋友一年的生计,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今年,惠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多举措发力,全力保障春耕顺利开展。
走进惠城区横沥镇矮陂村,只见农民朋友手托秧盘,娴熟地抛着秧苗。不一会儿,一块块稻田里就插满了秧苗,展露出勃勃生机。据当地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眼前这片水稻,在今年2月底进入育秧阶段,上周六开始抛插秧,预计今年清明节前后可完成抛插秧。
惠州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潘靖新:今年种植面积跟往年相差不多,近500亩,换了一些比较新的丝苗米品种,如金灿99、象竹香丝苗,预计今年亩产可达到800斤左右。估计在清明前后可以把所有的抛插秧工作完成。
在惠城区芦洲镇岚星村的标准农田,三台翻地机正编队作业,插秧机紧跟其后,机械臂摆动间,整齐的秧苗就被快速植入泥中。无人机也没闲着,银翼旋转,均匀播撒微量元素肥料。
一旁的农资集市上,农户们三两成群交流农事;农技“轻骑兵”服务队队员穿梭其中,耐心讲解春耕注意事项与新技术应用;农技专家现场发放《春耕实用技术手册》,为农户答疑解惑。玉米、花生、荔枝、早脆梨等新型种植苗吸引众多农户围观,大家眼中满是对新一年丰收的期待。
惠州市新岚安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朱小明:今天这个现场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农作物,让我们农民增长了见识,比如无人机、打田机等,节省了人力物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技术是丰收的“密钥”。今春,惠城区农技中心紧扣种子、技术,为春耕备耕添科技动力。
在优新品种推广方面,惠城农技引入超50个水稻、鲜食玉米、花生等品类良种,免费给示范户发放1.1万余斤。这些种子包括抗病高产杂优稻、优质常规稻丝苗米,以及特色功能稻、节水抗旱稻,丰富了农户种植选择。为推广新技术,农技中心筹建试验区展示优新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指导,推动优良品种和高产技术应用。
广东省农科院惠州分院主任 徐爱平:包括果树方面的、质量安全方面的、兽医方面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解答。在现场,有些问题农户还没有想到,后续可以找我们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分院,我们可以联系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顶级专家,帮助农户、合作社、企业解决他们在生产、认证和其他全产业链的问题,可以帮他们做相应的解决方案。
春耕春种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2025年,全市计划春耕春种面积151.52万亩,较上年增加3.85万亩、增幅2.61%。其中,粮食72.06万亩,蔬菜60.6万亩,花生14.72万亩。惠州多措并举,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经初步测算,今年全市春耕约需6.98万吨化肥、1580吨农药,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库存化肥1.83万吨、农药632.64吨,另有可调度化肥5.2万吨、农药1140吨,综合其他供应渠道,总体上可以满足全市春耕生产需求。此外,其他春季农资市场供应保障充分。
另外,在农机具投入上,今年春耕生产期间,全市计划组织投入排灌设备、高性能播种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等农机具1.805 万台(套),总动力52万千瓦,计划机耕水稻面积49.59万亩,机种水稻面积25.52万亩,为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入春以来,全市气温高、天气晴好,春收春种进度较快。当前,全市春耕生产形势稳定,预计4月15日左右可完成抛插秧。
全媒体记者:林嘉玲 何伟 陈林佳 张乐意 危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