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走向现代:

一代近世商人慈善家徐熙春


在《遇见徐熙春:在江南与上海之间》序言中,知名学者李天纲老师说:“这部作品的起点是一部家史,但是他们愿意把这部家史作品扩展开来,叙述为一种三角洲人民的创业史,以反映江浙民众汇入上海的城市生活史以及19世纪、20世纪中国人所经历的近代历史,即一部能够超越个人和家族的公共史。正是在这个官窥蠡勺的意义上,这部徐氏家史表现出了大上海‘从江南来’的一面。”这便是《遇见徐熙春:在江南与上海之间》的出发点之一。



《遇见徐熙春:在江南与上海之间》是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青浦红十字会医院(今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创始人徐熙春的传记作品。本书从徐熙春的生平经历入手,以其在沪经商与开展公义事业的事迹为经,以其家庭生活与家人经历为纬,勾勒出在近代上海都市化转型过程中一位江南“县城青年”如何从学徒开始打拼到在上海滩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版图并主动切入公共卫生事业的路径,真实还原了一代商人慈善家的一生,同时也间接呈现了20世纪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从晚清到民国的时代和社会变迁脉络。

徐熙春,1885 年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城厢镇(今上海青浦区盈浦街道),自1898 年到上海德隆彰烟号做学徒开始在商界打拼,1915年开设信孚泰皮丝烟号,1924年创建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1928年成立美新印刷公司,1948年创建青浦红十字会医院(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形成了“从士绅到商绅”的人生轨迹和从商人到慈善家的现代公义之路,既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也完成了从家族慈善到现代公义的转变。



在徐熙春的职业生涯里,他从江南的士家大族到上海滩学习经商并开创自己的商业版图的生命轨迹,创建青浦红十字会以及青浦红十字会医院,完成了“从士绅到商绅”的转型,形成了从商人到慈善家的现代公义之路,而这二者都是近世上海以来江南民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和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熙春无疑是长江三角洲民众在上海开埠后艰难转型的典型代表,既能看到江南大族走向现代大都市的路径,也能窥见江南中小商人群体通过慈善公义实现社会价值的脉络,更能瞥见中国红十字会在20世纪上半叶的艰难发展历程



当然,徐熙春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中小商人,也是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慈善家,更是一个洞明世势的识时务者:1924年创建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并被选举为副会长(1925年被选举为会长,直至1953年卸任),1928年募款整治青浦县县前河,1930年作为分会代表出席中国红十字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37年出任青浦县救护委员会主任,1938年登报声明严正拒绝参加日伪“维持会”,1954年青浦红十字会医院改组为青浦县人民医院,1956年美新公司参加“公私合营”并于1958年并入上海油墨厂。换言之,徐熙春在经商和处世上都始终有着自己所坚持的底线,更有穿透表面看到本质的洞见,而他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态度更具有反映大时代演进的历史感和典型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徐熙春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一代上海滩中坚商人,一生从事的经商事业和公义事业对社会发展和历史推进有着直接和间接的重要作用,而以其为代表的“经商—行善”模式更是中国社会的经营之道,也代表了一代中国商人的基本底色。徐熙春一生在商场上打拼六十年,担任中国红十字会青浦分会会长二十八年,他以人际交往和商业往来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了商善互动的良好模式,成就了从传统家族慈善走向现代公义的路径转变,并影响和作用于家族及其子孙。同时,徐熙春的家族作为江南大族的代表,从农耕时代的乡绅阶层转变为上海的绅商家庭,从耕读之家转变为商读之家,无疑是20世纪初中国特别是江南社会转型的典型标本。从徐熙春家族的转变,可以看到近代上海繁荣和发展“从江南来”的特征,也可以看到江南中小商人群体的具象,从而完成了对近代上海与江南地区的城市史、社会史的“田野考察”。

从社会的角度看,徐熙春是一个同时代人中既接受传统思想又接受现代新思想的新上海人,罕有地能接受现代教育、了解外国文化的佼佼者,无论在清末、北洋时期,还是国民政府时期,或是新中国成立后,皆秉承爱国的赤子之心和爱人的良善之心,以勤恳务实、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家国之志。当然,徐熙春不仅是一个爱国爱家爱同胞的有识之士,还是一个优秀的家庭守护者和教育者,更是一个以坚持专业能力立身的极具深刻眼光的人生决策者:五个子女除了高中毕业后协助其打理公司的次子,其余一男三女均接受了高等教育并成为同时代的佼佼者,并为落难的儿孙提供爱护和庇佑;祖代父职抚养长大的孙辈均接受了高等教育,如长孙、次孙听从其建议选择学医并成为优秀的医生,从而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建设者并得以顺利地走过时代的洪流。

徐熙春一生八十年的人生历程,时间上介于清朝的“洋务运动”到新中国的“公私合营”之间,空间上处在江南的青浦与大都市的上海之间。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重大事件中,徐熙春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和商人,见证和参与了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说,徐熙春的人生历程和心态观念是近世上海开埠后转型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近世中国历史的一个清晰直观的缩影,更是中国红十字会在20世纪上半叶艰难发展的直接见证。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遇见徐熙春:在江南与上海之间》不仅呈现了一个近代上海商人的慈善公义之路,见证了中国红十字会及青浦分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而且也折射了一代传统商人的人生轨迹和近世上海的现代转型史。

2025.3.25于北京


点击链接,看往期好文:

初审:谢惠

复审:郭伟

终审:李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