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在这片红色大地,燕赵儿女凭借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与炽热的爱国情怀,谱写了众多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开国大典》《地道战》《小兵张嘎》等佳作,生动展现河北革命斗争历史,于红色电影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成为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的珍贵 “资源库”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红色河北” 新媒体平台推出 “红色电影里的河北” 系列专题。让我们紧跟红色经典电影步伐,打卡河北红色圣地,追寻红色印记,感悟革命精神。



“中国革命走什么路,是靠我们自己走,不是套搬别人的东西!”电影《血战湘江》中,为了阻击敌人,突破封锁线,中央红军在湘江与敌人进行了艰苦地斗争,大部队过浮桥时,伤亡惨重。毛泽东面对此情此景,在会议中怒吼。影片讲述了1934年红五军团官兵付出巨大牺牲,奋力掩护党中央渡过湘江、成功突破封锁的悲壮故事。在湘江战役中,董振堂率部浴血奋战数昼夜,挡住了十几倍于己的追敌,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安全渡过湘江。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卡董振堂事迹陈列馆,感受《血战湘江》中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坐落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迎宾街振堂公园内,振堂公园分为东西两侧,总占地面积190亩。西侧打造了一座山清水秀、气势恢宏的山水园林,包含了将军山、志坚亭、英雄脊、丹心湖、桃花岛、冲锋廊等十多个优美景点。与东侧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及广场形成了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东侧的振堂广场,由南向北依次是董振堂将军铜像、董振堂事迹陈列馆、振堂碑林。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如今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北省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


打卡地推荐

打卡地之一:董振堂将军铜像

董振堂将军全身立式紫铜雕像位于陈列馆前,高4米,重3吨,站立在2米高的基座之上。从将军铜像到陈列馆的距离是42米。寓意着董振堂将军走过的42个戎马一生的革命春秋。

打卡地之二: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整个陈列馆的外观以红军军帽造型为基础设计而成,突出红色主题,高大厚重、庄严肃穆。建筑面积782平方米,布展运用照片、图画(油画、国画)、图表、地图、文物、沙盘、雕塑、灯光、音响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董振堂追求光明、投身革命、浴血奋战直至悲壮牺牲的光辉历程。该馆的设立填补了河北省红军长征纪念馆的空白。

打卡地之三: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展厅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分为序厅和展厅,共500多平方米,序厅包括前言、董振堂将军塑像和毛泽东同志题词“坚决革命的同志”。主厅共分追求光明、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西征苦战、光照千秋六部分。陈展以董振堂的一生为主线,突出其在宁都起义、保卫苏区、铁流后卫、征战河西的生平事迹,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文物、图片和现代化的陈列手段,塑造了一位功勋卓著的红军名将形象。

打卡地之四:湘江血战景观

陈列馆展厅内的湘江血战景观,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幻影成像、三维成像、裸眼3D等全息投影技术和塑像及虚拟场景打造沉浸式参观场景。再现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抱定以死求生的革命信念和顽强意志,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董振堂率领红5军团担任全军总后卫掩护中央红军强渡湘江付出巨大的代价,他们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贡献。

打卡地之五:董振堂碑林

在陈列馆后,是一片占地3300平方米的碑林,42块雕技精湛的青石碑树立在苍翠的古柏林中,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当代将军、高级干部以及董振堂生前战友、后代亲属,对董振堂将军的高度评价和赞语。

打卡地之六:将军山

将军山位于振堂公园西侧,高34米,寓意是红五军团的红34师,即湘江战役中的绝命后卫师,这里也是北方关于长征中34师这支队伍的唯一一处纪念设施。志坚亭高8米,傲然矗立在将军山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红色河北。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hshbxczx@163.com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