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奔驰A级,承载着一代人的第一辆豪车梦想。
它曾是无数年轻人奋斗的动力,但如今却成了时代的注脚。
2025年3月25日,汽车媒体Drive报道:确认梅赛德斯-奔驰A级车系停产,现款A级掀背车即为最后一款,不再推出换代车型。
也就是说,这款诞生于1997年、历经四代更迭、累计销量超百万的“平民豪车”,倒在了电动化浪潮与品牌战略调整的双重夹击之下,即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此消息一出,社交媒体一片唏嘘:“我的青春结束了”“入门豪车彻底凉了”“BBA最后的体面也没了”……
二十八年,四代车型,奔驰A级用一场体面的退场,揭开了传统燃油车黄金时代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而这,不仅是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更是全球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缩影。
一边是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令的步步紧逼,另一边是中国电动车军团的狂飙突进,百年巨头选择断臂求生,恰恰印证了变革的残酷性。
从欧洲宠儿到市场弃子
1997年,初代奔驰A级带着“三明治底盘”和Z型C柱横空出世。
彼时高车顶设计如同行走的移动阳光房,硬壳折叠天窗,更是成为千禧年前卫设计的代名词。没人想到它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
它曾以"紧凑型豪华车"的定位切入市场,以1.3T发动机、前驱平台、扭力梁后悬架等配置,在欧洲市场凭借掀背设计风靡一时;加上三叉星车标加持,巅峰时期年销曾超30万辆。
到了第三代车型 (W176) ,首次将“钻石格栅”下放到紧凑级,悬浮式中控屏与涡轮造型出风口,更是让20万级车型首次触摸到S级的豪华氛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A系的动力总成在中国市场却成了原罪。
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同比下跌7%,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单一市场,而A级作为“销量担当”之一,下滑尤为明显。
2024年A级月均销量仅2000-5000辆,终端优惠一度高达6折;终端成交价下探至14-17万元区间,开始与大众、丰田等合资车型直接竞争。
更讽刺的是,其维保成本却仍按豪华车标准收取,消费者因此揶揄道"买奔驰标送代步车"。
●图源 :小红书@老K
在大车崇拜的市场环境下,奔驰A级表现出了明显的水土不服。
虽然欧洲市场钟情于掀背车的灵活与实用,但中国的消费者更偏好三厢轿车的体面感。
调研显示,68%的中国购车者认为三厢车更符合家庭使用场景,而掀背车则被贴上“小众”“不够大气”的标签。
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反映在销量上:2024年,奔驰A级在华销量仅占其全球销量的12%,远低于CLA轿车的35%。
所以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fer才会说:"我们需要全球化的车型,而不是区域化的产品"。
●图源:小红书
当A级价格下探至14万元区间,奔驰与大众、丰田等品牌的溢价差距开始逐渐消失。
当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以更低的价格、更智能的配置抢占市场时,奔驰A级在竞品对比中已经越来越不够看了。
所以停产低价车型,会是奔驰重塑豪华门槛的关键性一步。
财报显示,2024年奔驰全球净利润同比下滑28.4%,中国市场营收下降8.5%,降本增效已是刻不容缓。
当"小而美"成为时代注脚
中国消费者对"大空间""长轴距"的执念,让A级失去竞争力。相比之下,加长版反而更受青睐。
奔驰A级的退场,从表面看是产品力的不足;而实际上,它是时代巨轮碾压的结果。
2024年,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突破40%,各车企正在以"智能+续航"的双优势疯狂跑马圈地。
对比蔚来ET5用激光雷达+4秒破百的配置杀入30万区间、理想L6以“冰箱彩电大沙发”抢走家庭用户,部分奔驰A级瞬间成了古董物件。
整体而言,2024年中国品牌在50万元级新能源市场已站稳脚跟,问界M9、仰望U8等品牌进一步压缩了传统豪华入门车型的市场份额。
新能源越级配置带来的直接冲击,已经足够让奔驰夜不能寐了。
A级的节节败退并非个例。因为2024年欧洲市场掀背车份额已萎缩至12%,而电动SUV占比却飙升至35%。
中国品牌凭借高颜值设计和智能化配置,成为了年轻用户的新宠。
所以当"平民豪车"的标签被不断稀释时,传统燃油车也只能在价格战中沦为"伪命题"。
●图源:梅赛德斯-奔驰
另外欧盟2035年的燃油车禁售令,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倒逼着车企加速转型。
为此奔驰不得不砍掉MB.EA平台,投入百亿加速研发全新电动平台MMA;并计划2026年推出下一代CLA车型,消息称其纯电版将搭载800V高压快充和792公里续航。
但需承受的代价同样惨痛——2024年纯电车型销量暴跌23%,奔驰电动化转型的阵痛远远超出预期。
2025年,奔驰计划通过“自愿离职”遣散约3万名员工,最高遣散费或超400万元。
裁员与降本的双重压力,让奔驰必须在止血和输血之间找到平衡。
告别与新生
奔驰的断舍离不是终点,是新战场的起点。
停产A级后,奔驰将紧凑车型从7款精简至4款,集中资源开发CLA轿车、CLA猎装车、GLA和GLB SUV等高利润车型。
可以说这是一套“去低端化”的组合拳,既保住了品牌调性,又腾出了电动化所需资源。
2026年将推出的电动版CLA,提供混动和纯电版本,奔驰试图以"油电同平台"策略平衡过渡期需求。
●图源:梅赛德斯-奔驰
但是,电动化需要与品牌调性深度绑定,单纯的"油改电"恐难以复制成功。
尽管A级败走,奔驰仍将2025-2027年定义为“产品大年”,将在中国推出多款专属车型,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和驱动形式。
这就折射出了中国市场的特殊性:2024年奔驰在华营收231.39亿欧元,同比下降8.5%,占全球销量15.8%,但电动化进程滞后,具体表现为纯电车型去年交付量同比暴跌了23%。
当国产新势力以"冰箱彩电大沙发"重新定义豪华时,传统豪车就必须重构其价值体系。
奔驰也曾力推EQ品牌,但EQA/EQB市场表现惨淡,最终被并入GLA/GLB家族。
●图源 :小 红书@白羊小妹妹
反观中国品牌,比亚迪刀片电池、岚图琥珀电池等技术突破,在不断改写全球竞争规则。
当国产车在BBA腹地插上旗帜时,奔驰的选择愈发清晰:
与其在低端市场与中国品牌肉搏,不如收缩战线,用高溢价车型守住高端市场。
毕竟豪华品牌的未来不在便宜,而在独一无二。
大象转身,江湖已远
奔驰A级的停产,像极了柯达胶卷的谢幕——杀死它的不是对手,而是时代。
回望28年来时路,它曾是打破阶级壁垒的“梦想入场券”,是欧洲街头最灵动的风景线,更是奔驰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棋子。
但当电动化、智能化、国产化三重浪潮席卷而来时,这款经典车型终究成了转型的代价。
对于消费者而言,A级的停产意味着“20万买奔驰”的时代终结;它带走了"平民豪车"的标签,在一代人的怅然若失中,只留下一个消费主义狂飙时代的背影。
它的退场,既是一场告别,更是一声警钟:当新能源重构游戏规则时,所有传统玩家都必须重新回答“我是谁”。
显然,奔驰选择“壮士断腕”是聚焦高端,也是用MMA平台赌一个电动化未来。
而中国品牌,则会用更激进的技术迭代、更极致的性价比、更本土化的生态体验,来争夺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权力。
奔驰A级的故事落幕了,但汽车行业的战争还在继续。
*编排 | 黄家俊 审核 | 黄家俊
红包、福利、干货,精彩不停
2000万品牌经理人内参!
聚焦头部与标杆,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专访微信:jiangnan254(备注:专访)
百万品牌经理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