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3月24日,美国《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伯格透露,美国国家安全高层官员,在空袭也门之前,在一个公众可使用的通信平台上,把他拉入一个18人涉密群聊,任由他在群内,观看多人有关美军空袭也门行动计划的聊天多时。
仔细观察事后平白宫及美国各路人物的反应,应当可以判断,这应当是件真事,一件美国安全部门摆乌龙的大事件。不过,抛开此事件中的乌龙成份,仅是观察戈德伯格所透露的那份聊天信息,应当有三点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点,美军参联会在被边缘化。泄密事件中,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力推的“五角大楼改革计划”浮出水面,其核心直指传统军事指挥体系的“结构性桎梏”——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权责模糊与地区司令部的层级冗余。此次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计划讨论,全程绕过美军参联会,转而由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主导的聊天室直接协调,印证了参联会的决策地位,正在被边缘化。
这种“去制度化”改革,意在构建更扁平、高效的指挥链条,但风险同样显著:这个群应当是临时拉起来的,而且,非正式通讯工具(如Signal)的使用,削弱了信息管控,导致作战细节(目标、武器、攻击顺序)几乎以“表情包决策”的形式,暴露于公共视野。若此类松散决策模式常态化,美军或将面临战略误判、协同失灵的双重危机。
第二点,美国孤立主义抬头。泄密内容中最具冲击力的,莫过于美国高层对欧洲的集体蔑视。讨厌再次拯救欧洲等言论,折射出特朗普团队将“跨大西洋关系工具化”的倾向。与此同时,聊天记录显示,海湾国家被视作更具战略价值的经济与地缘伙伴,沙特石油设施安全成为决策考量因素。这种“轻视欧洲重视中东”的转向,不仅会加速北约内部裂痕,更可能迫使欧洲加速战略自主进程,进而动摇二战以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权力根基。
第三点,美国决策层的代际文化冲突明显。以副总统万斯、防长赫格塞思为代表的美国“新生代政客”,凭借开放表达与技术亲和力,正在颠覆传统政治精英的决策范式。
他们在聊天室中,以表情符号交流军事计划,用“段子式语言”解构外交议题,这种“去仪式化”风格与传统官僚体系的缜密程序,格格不入,却迎合了年轻一代对“效率至上”的诉求。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激进的孤立主义主张,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形成共振,可能推动美国战略进一步内向收缩。尽管这种风格在传统政治中备受争议,但其对年轻选民的吸引力,或将成为重塑美国政治话语的关键变量。
此次泄密的直接后果是法律与信任危机:特朗普团队的这些核心人物,不仅可能面临《间谍法》指控,而且,他们的这种行为,也会损害美国盟友对美情报机制的信心。但是,白宫新生代政客,借技术漏洞意外“出圈”,反而强化了其反建制形象,为孤立主义思潮的扩张提供了民意支点。
毕竟,布热津斯基早在二十多年前,在《大棋局》一书中,就曾预判:随着通讯技术发展,个人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会大幅提升。因此,这次泄密事件,突显美国在军事改革、盟友关系与代际更迭的三重裂痕中,正步入一个更不可预测的战略周期——其内政外交的每一次“试错”,都可能成为全球秩序重构的催化剂。